美國《大西洋月刊》 2013年4月10日
中國的垃圾山
不只是死豬在威脅中國的水路,垃圾山同樣令人擔憂。在河北省有一個離北京供水系統非常近的垃圾山,面積達2.3萬平方米。盡管這座垃圾山已經不再使用,但是當地的非政府組織認為,重金屬和醫療垃圾正在污染水庫周圍的土壤。河北這座垃圾山是中國垃圾中的“珠穆朗瑪峰”,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這樣的垃圾山還有很多。
垃圾山除了是中國環境問題的另一個奇怪例證之外,還凸顯出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一個問題:隨著個人收入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產生的垃圾也隨之增加。盡管目前中國制造的垃圾大約是全世界垃圾總量的三分之一,但中國的人均垃圾量遠遠少于許多發達國家。有人預計,到2030年,中國產生的垃圾會達到美國的3倍左右。
編譯:李修遠
俄羅斯 《莫斯科時報》 2013年4月4日
一個獨裁者的執政生活指南
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會自愿放棄權力嗎?這是俄羅斯政治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歷史表明,大權在握的領導人幾乎沒有一個想要主動離職。在20世紀,有30多名領導人抓住權力不放超過30年,其中只有極少數自愿下臺或者在選舉失利后離開辦公室,他們包括2000年選舉失利的塞內加爾總統阿卜杜·迪烏夫,1987對選舉結果不質疑的越南總理范文同以及1990年將權力移交給繼任者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獨裁者為什么會掌握權力這么久?美國政治學家布魯斯·梅斯奎塔列出了五條專制者可以延長其政治壽命的規則。1.建立自己的小圈子,關鍵決策必須由這幾個人做出;2.可以輕易換掉小圈子中的任何一個人;3.小圈子成員應該控制該國財富的主要來源;4.對其忠誠者應重重獎賞;5.要對其潛在的對手進行無情的打擊。以上五點俄羅斯正在發生。
編譯:張超
日本 《外交官》 2013年4月13日
臺灣忘恩負義?
臺灣地區與日本簽訂釣魚島海域的“漁業權協議”,引發了各方的爭議。在協議中,日本允許臺灣漁民在釣魚島附近進行相關海域作業。該地域是臺灣地區、日本、中國大陸有爭議的區域。北京的反應主要集中在臺灣地位問題上。外交部提醒日本要遵守承諾的“一個中國原則”,《環球時報》更是批評臺灣忘恩負義。
這是日本在數月內第二次采取措施削弱北京對臺灣政策的影響,前一次是福島災難紀念日期間,日本接見臺灣代表。該協議還削弱了北京與臺灣保釣的合作可能,之前大陸宣稱其海軍能保護臺灣漁民不受日本軍隊的傷害。
日本愿意將捕魚區出讓給臺灣,而非大陸。紐約政治咨詢機構帕克戰略公司的高級副總裁肖恩·金說:“日本在歷史或‘領土上沒有做出讓步,而是在捕魚方面給臺灣當局一點甜頭,目的在于挑撥它與大陸的關系,并與臺灣維持較好的‘關系。”
編譯: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