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步書
藝術創作,其實是個體經營。
這種方式帶來的個性化,純然是以個人的內在學識積累為基礎的。新時期,藝壇更多的是注重技巧的“變革”和視覺的“沖擊”。這就迫使藝術家有這方面的追求。
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當代藝術家陳炳燦先生的中國山水畫新著中,這種藝術情緒和態勢有突出的表露。作品以壯麗、清新、搏動著時代的畫風,令人醒目。
以飽滿的真誠熱情,謳歌祖國大好江山,是陳炳燦山水畫的主旋律。無論巨幛還是尺幅,無論是高山大壑還是小丘澗流,無論是秋風小橋還是古道山寨,在他的筆下都生機勃勃、雄偉壯美。于是乎我想,這應是我們時代需要和提倡的,也是現代中國山水畫要探索創新的課題,炳燦正在努力實現著,他的筆墨智慧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生性淳樸善良,豁達大度,平實質樸,有著良好慧根的炳燦先生,是位善于思考和學習的藝術家。他深知脫離傳統就是無水之源,而固守傳統就會導致死水一潭;只有在承接傳統中繼續向前邁進和創新,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在對傳統與自然的重新認識后,他在“求變",他在“求新”,畫作便拓寬了視野,在循規蹈矩的約束中脫穎而出,給人一種嶄新的面貌。
有道是藝術家大都是大自然的情人。炳燦先生愛國愛民愛山水。山水是人性的“熔爐”,能陶冶、孕育人的胸襟、氣魄。這位出生于著名畫家李耕故鄉仙游,畢業于廈門工藝美院的高材生,從小沐浴著濃郁的畫鄉風氣和山水靈氣成長。她們給了陳炳燦中華文明文化的啟迪和美學熏陶,奠定了他的藝術信念。幾十年來,他堅持以造化為師,在山水中捕捉靈感,提煉表現形式,錘煉筆墨。同時,他還注重對大自然的重新認識、理解與領悟,使客觀物象經過心靈的碰撞、錘煉,凝聚為心象,使作品折射出自己的主觀精神與內心情感,洋溢著意象的鮮活性和藝術的生命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陳炳燦先生在他的畫作中,讓人不難發現他對景寫生的激情和對景造境的審美現代性,即善于調動自己的生活積淀和藝術修養的想象力,營造畫面意境的完美。他不僅能表現所見、所知、所想、所感,還能篩選、提升、吸收中國畫的藝術精粹,同時力求把西畫中的透視、光影、色彩等法則,加以有機地配合,從而創作出豐富的層次變化和氣象萬千的美學效果,使這些作品彌漫著主觀創造性和特有的民族氣派。
藝術,最終都將成為人文的符號,即使是夢般的抽象,抑或是凝固的空靈,人文內涵終究是畫家的心靈“祈求”。從新著可以看出陳炳燦先生具有一種整體綜合的思維方式,即對藝術精神的宏觀領悟,對創作技巧的微觀思變,二者契合。這種“祈求”,便產生了新時期陳炳燦中國山水畫的個性風貌。
在與大自然結友的對話中,陳炳燦潛藏著視覺“沖擊力”和創作“思變力”。我們高興地看到了他在人與自然的互融中超越和升華了自己,以獨特的美感姿勢造就了自己,整合自己的學識和藝術,讓畫作與時代的光譜一道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