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時代之初,許多人都害怕核武器會迅速擴散從而引發毀滅人類文明的核戰爭。然而68年后,僅有10個國家開發出了核武器。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里,從1945年美國成為第一個有核國家開始,到1964年中國成為第五個有核國家,之間也跨越了近20年。
在這之后的近50年中,人類社會只出現了另外5個有核國家:印度、以色列、南非、巴基斯坦和北朝鮮。這些國家里,南非在20世紀90年代效仿從前蘇聯獨立的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自愿解除核武裝;以色列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獲得了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但也沒有在中東地區引起核武器研發的鏈式反應。
無獨有偶,自朝鮮成為有核國家也已經過了7年,但韓國和日本從未有過發展核武器的打算,盡管它們都具備發展核武器的潛力。在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之下,韓國和日本都受到美國戰略核保護傘的蔭蔽,因此消除了其發展核武器的需求。這種秩序從二戰后延續至今,經歷了冷戰的考驗,現在又受到了朝鮮和伊朗的威脅。
過去,美國政府一直將朝鮮視為核擴散威脅,擔心其會向伊朗等國出售導彈和核設備。在同朝鮮做導彈交易的國家中,伊朗、敘利亞和巴基斯坦都是其長期的合作伙伴。美國甚至認為朝鮮向敘利亞提供了修建核反應堆的技術。但2011年時,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已經開始警告說朝鮮在五年內就能夠使用洲際導彈襲擊美國本土。現在看來,朝鮮確實正在成為美國的一個直接威脅。
朝鮮核問題
半個世紀前朝鮮戰爭剛剛結束之時,擁有核武器就成為了朝鮮政府的夢想。在戰爭期間,金日成意識到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有可能會使用核武器來對付自己。后來的解密文件表明金日成曾要求其盟友(先是蘇聯后是中國)提供核技術。幾十年的時間里朝鮮一直在秘密研制核武器,但直到最近研發的速度有了顯著的提升。在金日成兒子金正日的領導下,朝鮮實現了成為有核國家的夢想。金正日2011年去世后,金正恩繼承了他的位置,成為了新的朝鮮領導人。
2012年12月12日,朝鮮發射了一顆所謂的衛星進入近地軌道。此舉可謂一箭雙雕,既有助于金正恩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和值得萬民敬仰的領導者,又提醒了美國自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國家。2013年1月12日,朝鮮政府又進行了叫囂許久的第三次核試驗。
長期以來,美國政府都在盡力阻止朝鮮成為一個成熟的有核國家,但朝鮮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不過對于朝鮮來說,想要使用核彈威懾美國或是日韓,現在的實力還遠遠不夠。專家表示,朝鮮還需要研發一顆小到可以安裝到導彈頂部的核彈頭,并且朝鮮也還沒有研發出能夠承受住核彈頭重返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的外表材料。此外朝鮮的火箭究竟能否對敵國進行高精度準確打擊也是一個未知數。
朝鮮一直對其導彈能力諱莫如深,美國和韓國的官員則表示朝鮮先前發射的多級火箭要么在半空中爆炸,要么沒能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去年12月12日朝鮮所發射的火箭雖然稱不上徹底成功,但它意味著在多級火箭上朝鮮已經掌握了更多的技術。盡管朝鮮一再聲明自己是在行使和平利用宇宙空間的權力,但算上2009年和2013年的核試驗,這是朝鮮在4年內第四次激怒美國政府,此外,2013年的核試驗在一定程度上也激怒了中國。
金正恩的計劃正在展開
2012年2月底,金正恩做出了上臺以后第一個重大的政治舉措,朝鮮同意暫停核武器研發和鈾濃縮計劃,并且允許國際組織對其主要核反應堆的活動進行核查與監控。作為交換條件,美國許諾向這個孤立而貧窮的國家進行糧食援助。這一協議是朝鮮在北京同美國官員經過兩天的磋商會談所達成的。
過去朝鮮也曾經答應過停止核計劃,結果事實證明這只是為了從美國那里獲取更多好處而施展的詭計。日韓都對朝鮮的承諾表示不信任,而朝鮮也沒有讓他們失望。2012年底和2013年初的火箭實驗和核試驗徹底撕毀了它與美國達成的協議。此外朝鮮還宣布退出六方會談,斷絕了中國插手朝核事務的通道。
事實上,協議在2012年4月中旬就曾面臨破裂的危險。當時朝鮮發射了一顆衛星,被美國定性為研發洲際導彈的戰爭行為。結果這次衛星發射失敗了,火箭起飛大約一分鐘后在空中爆炸,殘骸墜入了黃海。這次失敗的火箭發射招致了國際社會上的譴責,美國也停止了對朝糧食援助。為了強迫美國回到談判桌上,金正恩決定加速修建新的核反應堆并再次進行核試驗,以此給美國施加壓力。
朝鮮的核武牌
金正日1994年掌權時,朝鮮是一個在冷戰后時代被世界孤立的貧窮國家。金正日依靠核武器計劃這張牌,先是擊碎了老布什政府將朝鮮逼至絕境的行動,然后又趁著美國忙于伊拉克戰爭之際,依靠寧邊的核反應堆獲取了足夠生產6到8枚核武器的钚原料。
2006年,朝鮮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這意味著美國20多年來數任領導人的外交努力以失敗告終。2009年,朝鮮再次無視國際警告,宣稱其已成功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間諜衛星就監測到朝鮮正在修建一個規模很大的核反應堆。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中央情報局預計朝鮮已經有了數枚核武器。
老布什卸任之時,美國政府已經與朝鮮達成了一個協議,美國同意向朝鮮提供大量的燃油,以換取朝鮮拆除寧邊老化的核反應堆,檢查員稱這個反應堆隨時有發生泄漏事故的危險。
金正日很擅長逃避眾人耳目,他成功地避開了來自中國和日韓的壓力,強迫美國與他談判,最終占據了上風。
2010年11月,朝鮮向一位前來參觀的美國核科學家展示了其正在秘密修建的濃縮鈾生產工廠。朝鮮準備擴建它的核武庫并制造更加強大的原子彈。2010年12月,美國政府高層官員和情報官員推論,朝鮮工廠制造核燃料所使用的技術已經遠遠領先伊朗20多年。這些結論表明,朝鮮在很大程度上逃避了聯合國安理會以及美國的亞洲盟國向朝鮮施加的經濟制裁。
金正日緊握核原料和核武器,這些籌碼使得他一直擁有與美國討價還價的主動權,直到他去世。現在朝鮮這個依靠核武器嚇唬人的孤立政權落入了他的兒子金正恩手中。
一場捉迷藏游戲
1994年,美國曾考慮過轟炸朝鮮的核設施,后來克林頓政府同朝鮮簽署了一項協議,“凍結”了朝鮮的核計劃,然而后來朝鮮單方面違背了協議。2002年1月,小布什將朝鮮同伊朗和伊拉克一道,列為“邪惡軸心”國家。2003年,正當小布什向伊拉克發兵之際,朝鮮政府驅逐了駐扎在寧邊核設施附近的核查員,并轉移了8000根保管妥善的核燃料棒。專家稱這些燃料棒中所含的钚可以制造5到6枚核武器。
后來有更多的跡象表明,朝鮮正在準備一場核試驗。美國衛星監測到朝鮮有6處可能的核試驗場,其中以吉州郡地勢崎嶇的腹地最為可疑,因為朝鮮政府在該地區一座高山的側面開鑿了一條隧道,后來這里也確實成為了朝鮮的核試驗場。
2006年10月9日朝鮮第一次核試驗的爆炸當量遠低于人們的預期,一些專家甚至認為朝鮮的核設備出現了故障。雖然如此,核俱樂部還是多了這位新成員,這名成員頗受爭議,也被人們認為是最不穩定最危險的一名成員。
伊朗核問題
相比于朝鮮,伊朗的核武器計劃還處于初級階段,伊朗的核工廠目前還沒有能力生產出能夠用于制造原子彈的濃縮鈾,國際社會對于伊朗核問題更多關注的是它可能引發的中東核軍備競賽和核擴散。不過現在看來,中東并沒有發生核武器擴散的征兆。
2009年時美國承諾,如果伊朗發展出核武器,美國將在海灣地區擴展其核保護傘的覆蓋范圍。此外,美國還在中東采取了各種手段防止核擴散,美國已經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就放棄改進和再加工核燃料(開發核武器的關鍵步驟)達成了協議。相似的提議也正在沙特阿拉伯和約旦展開,這兩個國家希望通過民用核能項目使國家能源供應多樣化。
美國還主持召開了關于在中東建立無核武器地帶的局部會議,雖然以色列的核武器使事態變得復雜,但這次會議還是鞏固了中東地區無核的國際秩序。這些努力確保了中東不會突然出現爆炸性的核擴散。
在與伊朗斷絕外交、文化和教育方面聯系30多年后,外界幾乎不了解伊朗的領導階層、國家精神以及文化,這讓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核計劃產生了一種未知的恐懼。但無論如何,核武器的擴散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總是有著深遠影響。此外,核擴散還有可能讓恐怖組織獲得核武器或制造臟彈的材料。
核武器確實會幫助伊朗在中東地區獲取聲望和權力,但自從廣島和長崎以后核武器就再也沒有投入過實戰。核武器更多是展現為一種國家威懾力,沒有理由相信伊朗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其他人聲稱,如果伊朗擁有了核武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將會迅速崩潰。事實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最成功的國際協議之一,現在全世界超過180個國家簽署了這項條約。它們不太可能允許伊朗的核計劃毀了這個40多年來有效防止核擴散的框架。
盡管朝鮮和伊朗引發了全球核武擴散危機,但毫無疑問,當今的世界已經不需要更多的有核國家了。看看印度和巴基斯坦,它們之間的矛盾絕不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核戰爭能夠解決的,同理,核武器也不能解決朝鮮和美國、伊朗和以色列或是任何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NPT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簡稱《核不擴散條約》,是由英國、美國、前蘇聯和其他59個國家1968年7月1日締結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
現在大多數國家都加入了這項條約。沒有簽署這項條約的國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而朝鮮已宣布退出了這個條約,它們都是目前所謂的“非法擁有核武器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