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根本是加強新型農民的培養。黨的十八大強調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國家目前急需要這樣的人才來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因此,我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向農業現代化轉變,這樣既能解決職業學校的發展問題,又能培養出新型農民,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如減免學費、發放助學金等一系列政策來扶持涉農專業,幫助職業學校完成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然而,職業學校要真正做到服務現代化農業,取得長遠的穩定發展,就應該從具體的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出發,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來制定涉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能夠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的實用性、專門性人才。
一、明確涉農專業培養目標,創新技能培養模式
涉農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題應該是服務農業發展,因此,涉農專業建設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主動出擊,尋求學校與鎮、村、企業以及種養大戶的合作,并適時地圍繞產教結合中產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調整專業建設、課程結構,講究實際、實用、實效,農民種什么、養什么,什么專業的前景好,就辦什么專業,專業設置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因需而變。
涉農專業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主,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季節性、持續性和綜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學與實際生產實踐往往有脫節現象。據此,我們可以把涉農專業的三年學制更改為不間斷的“生產過程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如三年制的園林技術專業可以建立“生產體驗——技能培訓——綜合實踐”的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學年采取生產體驗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第二學年以教學內容為目標重點開展綜合實踐,第三學年到大型企業單位進行頂崗實習。這樣的模式是以技能訓練為中心,把產教結合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課程的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獲得生產流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二、推進課程改革,構建涉農專業課程體系
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需要農業技術人才,更需要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與操作技能,會運用新型農業機械,從事農業生產,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實用性、技術性、綜合性人才。然而,目前很多涉農的職業學校還是按照以前的傳統設置課程,導致理論教學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而涉農專業課所占比例卻不足,偏離了涉農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較大地影響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為此,課程改革應該首先指向人的發展,指向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突出,使課程滿足不同職業的需要。教師可以根據當地農業發展優勢,堅持“教學實用原則”,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和生產過程靈活安排教學實習課,使學生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了解到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將實踐教學由間斷性變為連續性,局部性變為整體性,使教學內容有明顯的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得到提高。通過課程改革,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更好地吸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地為企業、農村培養技術型、實用型和綜合型人才。
三、開展多層次教學,培養復合型人才
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復合型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就要以“面向農村,發展農業,致富農民”為著眼點,按照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設置專業,科學地調整課程結構,增強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使學生學得好、用得上。開展校企合作,讓學生直接參與生產經營管理,通過多層次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
1.采取“公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學校根據各專業產業現代化的目標,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校、園林示范場、畜牧場、花卉市場等校內外實習基地,以此為依靠設立“公司”。“公司”是獨立的經濟實體,以專業班級為單位,師生根據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要求,結合本專業的教學實踐計劃,選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生產經營項目。管理上實行生產經營責任制,教師、技術人員和學生承擔項目的實施,組織上依靠實習基地,實行生產、教學、經營一體化,教師既傳授知識,又能實地指導生產、經營,學生從生產經營活動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合格職業能力的目標。
2.推薦學生到企業或農戶基地進行頂崗實習。一方面企業或農民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只要給企業或農民提供技術,他們就能夠把理論轉化成生產力。另一方面在校學生懂知識但缺乏實際動手操作的空間。通過頂崗實習,學生既能接受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實際訓練,又能接受企業文化、職業崗位素質要求、技能質量標準的學習,實現了學生由“考試型”向“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轉變。企業或農民在實際生產實踐中又獲得了先進的理論知識,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推進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3.帶領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帶領下,參與相關專業的課題研究,包括教研活動的制定,校本教材的編制,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實驗分析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還可以了解科研動態,為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提供新的經驗。
黨的十八大強調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這彰顯出黨對教育工作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賦予職業教育的新使命,更是農業現代化建設賦予職業教育的新任務。作為職業教育的基層工作者,我們要加快教學改革進程,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