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學
新課標在口語交際這個環節提出的要求如下: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益發展,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多,也就要求高效率地收集信息。而有些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為了適應社會,口語訓練勢在必行。那么,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應怎樣在課堂中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說的欲望
社會的進步要求教育進一步發展,素質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與時俱進,轉變過去傳統的教學理念。素質教育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就要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在小學生剛入學的時候就進行。但是小學生的自制力差,學習往往是根據自己喜好情感進行。如果他們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沒有興趣,就不會集中精神努力聽課,從而降低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實際,巧妙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學習,這樣學生就會對學習內容感到熟悉親切,從而產生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
二、師生共演,激發學生興趣
在語文教材中,所設計的口語交際內容和情景,有的是學生并沒有經歷過的,因此,對其內涵和做法并不是很透徹地理解。為了增加口語交際的真實性,讓學生有真實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出強烈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表演,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在教師和學生的表演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記得教學《老師來我家》這課,我采取了師生共演的方式。為了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我特意找了一些桌子、椅子、茶杯、茶壺等道具,營造了一個“家”的環境,然后再精心設置故事的情節和發展,最后挑選學生和我一起排演。這樣,學生在熟悉和親切的感覺中,不知不覺就放松了心情,想說的話多了,說的內容也多了,情緒十分到位,積極性很高。這樣的教學效果比反復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口語交際中的隨機訓練
學生的課余活動也是隨意的,雖有話題,但很少會有統一的主題,為了讓學生的說話具有更高的目的性、主題性,教師要為學生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活動之中,可以進行口語訓練,而活動之后的口語交際更加精彩,因為盡管活動結束了,但學生還沉浸在快樂的興奮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都想找個對象“一吐為快”,教師在活動后可趁機組織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及快樂的心情。如組織“瞎子擊鼓”“貼鼻子”“畫嘴巴”等游戲,學生用較短的時間完成簡單的游戲。教師隨后可提示:游戲開始我們做什么?過程怎樣?結果怎樣?你覺得哪部分最有趣?為什么有趣?觀眾的反應怎樣?如在組織學生進行了拔河比賽后,就馬上開設一節說話課:“說說你在拔河時是怎么樣做的?心情怎么樣?結束后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學生盡情地說,不斷有人插嘴補充。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本地資源來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以前,到我校的道路都是黃泥路,一到下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則是灰塵滿天,現如今修了筆直的水泥路,我讓學生對于前后的變化來進行說話,也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課文補白,拓展學生口語交際的空間
我們的教材中有的課文里面有一些空白,這些都可以在教學中利用起來。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留白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通過角色表演,情景創設等進行補白,從而在一種和諧融洽氣氛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一年級下冊里的《這兒真好》,寫到了很多小動物喜歡“這兒”,都到“這兒”生活,可是結尾沒有寫小動物們在“這兒”怎么樣生活。我引導學生學完課文后,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小鳥來了,小鹿來了,小猴也到了,它們在這兒生活該是多么熱鬧,多么快樂啊!你們能想象一下它們在這兒的生活嗎?”從而就把課文結尾的留下的空白點拋給了學生。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你說我聽,我說你聽,甚至紅起小臉激烈地爭論。這就達到了口語交際的目的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充分想象,續編故事。有些課文的結尾雖盡而意猶未了,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發揮個性,充分想象。
小學中高年級的一些課文已經具備一些思想性和文學性,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課堂“隨閱小作”。如《窮人》教完后,可以讓學生說話:桑娜拉開了帳子后看到了什么?漁夫會說些什么?他們以后的生活會變得怎么樣?這不但讓學生增加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加強訓練,使學生會交際
在教學中口語交際訓練必須經常化,要形式多變,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各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表演,分角色讀,還可以讓學生讀生字、詞語、段落,還可以復述課文,結成小組討論等。在設計時首先要根據口語訓練的內容和目的來。其次選取的形式要搭配得當,動靜結合,講究實效,使每個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
同時要改變過去“重讀寫,輕聽說”的教學模式,要以說促想,以說促讀,以說促聽,以說帶寫,真正把口語交際擺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在訓練中還要雙向互動,不但要學生學會傾聽,還要學會表達。
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學生發展口語的最佳時期,所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加強實踐”是上活口語交際課的重要舉措。因此,只要教師在學習、生活中善于抓住,善于引導交際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實踐過程,就能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實實在在地鍛煉,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