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維 王馨婧
[摘 要]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是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為引導學 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本文通過對中國夢的深入學習和理解,同時根據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進一步推進高校學生思政工作的新理念。
[關鍵詞]高校學生;思政工作;新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5 — 0116 — 02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國家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提出“中國夢”這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而且滿懷信心的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中國夢其主要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重要指導思想,這也是做好高校學生工作創的重要指導方針。而學生思政工作的扎實有效開展是增強高校培養人才的有力保障。只有把學生思政工作建設搞好了,才能保證高校的決策在基層得到扎實有效的貫徹落實。所以說,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高校學生思政工作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并緊迫的戰略任務。
一、 培養德才兼備可靠接班人
對高校來說提高教育質量就是意味著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問題,而從事高等教育的人們又有著強烈的“教育夢”這是我國高等教育者共同的“中國夢”。而要實現“中國夢”我們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 建立完善黨的基層組織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從總體上講,就是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思想,夯實高校黨的執政組織基礎。在高校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管理和引導,全面落實組織生活是促進黨組織和黨員在各項工作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保障,切實提高黨的凝聚力、戰斗力。
在高校,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要緊密聯系黨的基本路線和學生黨員的思想實際,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注入新鮮的內容和活力。把握黨的組織生活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以“扎實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堅持提高黨員個人素質”為組織生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吸收廣大黨員積極參與到組織生活當中,提高學生參與學校建設和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自覺行使黨員權利,履行黨員義務。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共享社會福利
大學生黨員在組織中存在著主體性的巨大潛能,讓他們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為的主人,在參與學生教育、管理中完善和體現人生價值,有利于形成學生的責任感、幸福感和社會技能等方面的成就感。幸福感的存在離不開兩個因素,一個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一個是愛。而愛是對社會群里而言,人生活在社會之中,無時不在與人發生著各種關系,只有感受到人際之間的安全、尊重和關愛,才能讓自己的幸福在社會土壤中繁生。當人滿足了基本的生存和健康需求之后,自我價值和愛便成了最能支持個人幸福感的源泉和真諦。有了價值,就有了自信、有了獨立、有了創造;而有了愛,就有了包容,有了感恩、有了珍惜,這些都是幸福感的直接來源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原原本本發揮高校的育人職能,切實提升高校的凝聚力、戰斗力。
3. 提高高校學生思政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高校,應該以科學理論指導學生思政工作,以科學制度保障學生思政工作,以科學方法推進學生思政工作。面對高校學生思政工作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去認識、去把握其客觀規律,需要我們去研究、去破解這些復雜問題,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把繼承和創新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來開展學生思政工作的新方法,不斷提高學生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二、 當前高校學生思工作存在的困惑
1.當前市場經濟使學生“三觀”出現多元化的困惑
世界觀,是人們對于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一方面來自于所受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一方面來自于實踐結果的啟發,同時一旦形成就會對具體態度發生深刻的影響。因此世界觀也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根本看法,主要內容是對人生目的,意義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是人們在人生實踐和生活環境中逐步形成的。
價值觀,是人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標準的認識,這些認識的不同,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學生都是在各自價值觀的引導下,形成不同的價值取向,追求著各自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合理的價值取向,對一個學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當代大學生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犧牲一些個人利益,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擔當明確是非,只有這樣,才能像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而當前的大學生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他們的“三觀”出現了多元化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高校思政工作者用新的教育理念,創新的思政工作方法,把個人夢想與祖國、民族夢想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1.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困惑
對于當前的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而言,他們既有一般社會人的存在價值和活動價值的一般屬性,也有其特殊屬性,大學生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人生的意義在與奮斗、在于創造。奮斗和創造的過程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一個人只有把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個人追求的人生目標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切合實際,要敢于和善于從基礎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勵練道德作風,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風改變自己,在實踐中完成夢想,體驗幸福感,才能成為祖國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困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眾化,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上升,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對于學生自身來講,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自我能力的評價。而歸根結底,是不懂得自我能力鑒定的方法,沒有具體的指導是很難做出正確決斷的。解決的根本,還在于自身對職業生涯的了解,學校的積極輔導只是為學生提供方式方法,而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我們本身對于自我的正確評價以及對外部就業環境和工作環境的了解。只有自身的職業規劃能力提高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思政工作可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三觀”,從而正確的選擇自己的人生。
4. 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困惑
人際關系,是指人們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相互間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訴求的過程。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在當今的信息時代,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大學生首當其充成為互聯網最頻繁的使用者之一。網絡的介入,極大的沖擊傳統的溝通方式,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時也使得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交往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困惑。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不僅對一個人的工作和學習幫助很大,而且也能滿足一個人的心理需求,保證其身心健康。對于大學生而言,要從各個方面鍛煉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里問題,改善人際關系,重視人際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驗,不僅是大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是培養德才兼備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三、全面創新高校學生思政工作的新理念
開展高校學生思政工作要以新的視角,提高學生思政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同時也符合“中國夢”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培養提高質量的同時,重點培養全面發展的可靠接班人,實現大學生的“成才夢”。
1. 思政工作是培養學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大學生應始終堅定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這是大學生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大學生只有樹立堅定的理想和正確的信念,才會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才會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保證旺盛的革命斗志和獻身精神也才能做一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大學生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這是共產黨員黨性的最高原則。已是高校思政工作者應盡的義務,作為大學生應積極靠攏黨組織、創造條件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2. 培養學生在思政工作當中體驗個人價值
高校學生思政工作不僅要加強自身建設,努力發揮高校在推進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同時也要統籌兼顧,以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把學生思政工作融入到教育事業中,提高學生思政工作的親和力和向心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工作,體驗個人價值和成就感,以優秀黨員教師為骨干力量,在高校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中,努力取得創新和突破;高校學生思政工作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以構建和諧校園為主旋律,引進先進辦學理念,營造清新校園文化氛圍,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 培養學生可以參與社會競爭的基本作風、品格和方法
要充分與廣大大學生一起,在思政工作中形成共同的“夢想”,要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適應社會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就必須從以往片面注重專業知識學習,轉到同時注重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軌道。一個人綜合素質素養的高低,將決定他的社會層次與自由度。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畢業前的突擊武裝能解決的。它要求我們大學生要轉變觀念,增強競爭意識,提高自己的品格,在整個大學期間,按高要求、有針對性、分階段的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競爭,成為社會競爭中的強手。
總之,“教育夢”的實現是為了更好的實現“中國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的實際效果,同時提高學生思政工作較強的針對性,是高校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是為了引導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只要大家認真建立和完善學生思政工作制度,提升學校和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素質,才能打牢學生思政工作的根基,扎實、有效地推進學生思政工作,只有這樣讓每個大學生能夠完成自己的夢想,才能進一步完成“教育夢”,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國夢”,為我國永葆生機與活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參 考 文 獻〕
〔1〕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實現“中國夢”〔EB/OL〕.人民網,2013-03-15.
〔2〕習近平.中國夢: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機會〔EB/OL〕.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 2013-03-18.
〔3〕張杰.高校教師評價機制的“去行政化” 〔J〕.現代教育管理,2011,(09).
〔4〕李維喆.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幾點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03).
〔5〕董麗敏,蔣大明.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實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 高校黨建,2011,(05).
〔6〕劉曉.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基層黨建工作 〔J〕.改革與開放,2012,(03).
〔7〕張云.思想政治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