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波 楊文娟
[摘 要]本文分析了C市學前雙語教育師資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對策。明確了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意義、建設類型、建設原則、建設內容及措施。
[關鍵詞]學前雙語教育師資;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5 — 0144 — 02
近年來雙語教學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目前已廣泛地引入幼兒園教學,成為幼兒園啟蒙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幼兒園“要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1〕盡管有許多人反對幼兒園開展雙語教學,學術界爭論非常熱烈,但是,“越來越多的父母要求幼兒園進行雙語教學,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設英語課,很多幼兒園已經把雙語教學納入到該園的課程體系,建成該園的特色。” 〔2〕目前,幼兒園雙語課程實施遭遇的瓶頸就是師資問題,教師的教育理念、專業素質、綜合能力等因素影響著幼兒雙語教學的成敗和質量。
一、C市學前雙語教育師資現狀
為進一步了解C市學前雙語教育師資現狀,筆者抽取了C市3所雙語幼兒園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試圖了尋找提高幼兒園雙語教師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一)教師來源多元化
目前幼兒園雙語教師來源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一部分教師是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英語專業畢業生或獲得國家英語四級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通過學前教育理論與技能培訓后擔任雙語教師;有一部分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由于幼兒園開設雙語教學的需要,因而轉為雙語教師;還有個別幼兒園聘請外籍教師擔任雙語教師。
(二)培訓形式多樣化
目前,C市幼兒園雙語教師多數人不是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方向)畢業生,而是上崗前參加一些相關的培訓后成為幼兒園雙語教師。培訓形式有幼兒園開展的英語口語培訓和學前教育理論集中培訓、教師到英語培訓機構提高班學習等。但是這種短期培訓效果并不明顯,仍然有許多教師對雙語教學的目的意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影響了幼兒園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教師雙語教學素質良莠不齊
調查中發現英語專業的教師雙語素質比非英語專業教師的英語素質強,具有良好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素質。而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則存在著英語輸入數量不足,自身英語水平不高而不能與幼兒良性互動的問題;英語專業的教師則又缺乏學前教育理論與幼兒教育教學技能,如繪畫、手工、舞蹈、彈奏技能等,他們也感到工作吃力,壓力較大。
調查結果表明,幼兒雙語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學前教育學學科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知識素養,還要具備良好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不僅要掌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理論與方法,還要掌握英語教學理論與方法。正是幼兒雙語教師的素質要素及結構特征,導致了幼兒雙語教師的稀缺,同時也為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實踐基地的建設對策
為解決長三角地區對雙語型幼兒教師的需求,自2009年起我校與丹麥VIA大學學院(VIA University College)共同舉辦學前教育專業國際課程實驗班合作項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準我校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舉辦學前教育本科教育項目。經過4年的合作辦學,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已形成較為鮮明的雙語人才培養特色,并構建出一種易行有效的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策略。
(一)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意義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出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因此,一名優秀的幼兒園雙語教師必須要能夠將自己掌握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幼兒教育技能技巧轉化為實踐性知識與教育智慧。這就需要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院校必須提供數量足夠的、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性知識與教育智慧生成的實習基地。因此,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既是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自身建設和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凸顯我校雙語型幼兒教師培養特色的重要保證。
(二)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類型
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國內唯一一所中丹合作辦學的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我們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雙語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為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我們根據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實踐教學需要,選擇了常州市哈佛搖籃國際幼兒園、常州市吉的堡雙語智優幼兒園和常州市武進區錦繡國際雙語幼兒園作為我校學前雙語教育師資校外實踐基地。并將其分為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合作緊密型校外實踐基地和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普通型校外實踐基地。
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合作緊密型校外實踐基地是指我校選擇在常州市辦學實力強的武進區錦繡國際雙語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這所幼兒園是武進區教育局確定的一體化國際教育試點學校成員之一,有加拿大的浸入式美語教學特色課程,幼兒園設有美語村和外籍英語教師。我們在合作緊密型校外實踐基地主要開展專業課程的實踐活動和橫向課題研究。如組織中外合作辦學班級學生到幼兒園教育見習,在《幼兒園英語教學法》課程中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外教教學活動。同時,我校還與幼兒園合作開展了兩項研究課題。
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普通型校外實踐基地是我校選擇常州市哈佛搖籃國際幼兒園與常州市吉的堡雙語智優幼兒園作為校外實踐基地。主要是委派我校專任教師指導學生在幼兒園開展教育實習活動,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畢業實習的場所,讓學生了解常州地區雙語特色幼兒園的教育狀況,提升學生雙語教育能力。對于幼兒園來說,也可以在教育實習期間更好地考察學生,并優先錄用學生。同時,我校專任教師在兩個月的教育實習指導過程中也為基地幼兒園提供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服務。
(三)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原則
為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基地對于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的重要作用,我校在與基地幼兒園合作過程中本著以下幾方面原則:
1.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原則
學前教育專業以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為依托,充分利用實踐基地的條件來提高學生的雙語教學理論素養、雙語教學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則可以在我校實習學生中優先選擇綜合素質好的優秀畢業生,同時還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與師資資源來開展科學研究與幼兒教師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培訓等。兩者可以優勢互補,共同受益。
2.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
學前教育專業與校外實踐基地的關系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堅持基地幼兒園課題研究與人才培養一體化互動發展模式,堅持以課題研究為重要紐帶。通過合作研究課題,匯聚形成課題研究和雙語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團隊,開創多元教育主體共同參與,多渠道、多形式相互促進的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新格局,使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與幼兒園教育事業共同發展與進步。
(四)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內容及措施
構建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是解決目前幼兒園雙語師資瓶頸問題和探索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有效途徑的重要內容。
1.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內容
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要以幼兒教師教育專業化思想為指導,以培養適應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雙語型幼兒教師為宗旨,通過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內涵建設,推動學校雙語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促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促進準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發揮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育人功能。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由預備幼兒教師發展到合格幼兒教師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對學前教育理論的系統體驗和實踐感受,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形成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教育見習與實習中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幼兒園雙語教學的感性認識,在實踐中增強學生雙語教學能力。二是促進基地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發揮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培訓功能。依托常州工學院師范學院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辦學的教育資源,針對基地幼兒園在雙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對基地幼兒園教師進行雙語專業知識、雙語教學能力、幼兒園雙語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培訓活動。三是開展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的交流活動,發揮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研究功能。依托校外實踐基地和我校中丹合作辦學的平臺,組織專家、外籍教師及一線幼兒教師形成研究團隊,整合研究資源,定期召開雙語教學研究活動,實現雙向互動,探尋學前教育雙語教師成長、成才的規律,為科學構建職前學前雙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職后學前雙語人才培訓模式提供智力支持,全方位提升我校為地方學前教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措施
為進一步發揮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的功能,我們注重建章立制,明確校·園合作共同體的權利與義務,保證基地協議的順利實施。幼兒園教師們恪盡職守,認真指導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確保了實踐教學質量,全面提升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雙語教學素質。同時,我校教師為基地幼兒園開展了英語教師幼教化和幼兒教師英教化的多種培訓活動,提升了基地幼兒園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通過課題研究,我們構建出學前雙語教育師資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模式,建立了“校·園合作共同體”,即學校專任教師、丹麥VIA大學學院教師和基地幼兒園教師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基于人才培養的共同愿景,共同構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學前雙語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共同實施教學實訓項目,共同指導學生見習與實習活動,融“教、學、研”于一體,達“手、腦、心”并用,幼兒園教師全程參與學前雙語教師職前培養全過程,實施雙方在教學實踐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形成了“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校·園共管”三位一體的校·園共同體模式。實現了學校與幼兒園、學校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及學生的共同成長,構建出以雙語教學專長引領學生全面發展的幼兒教師教育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形成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雙語特色。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
〔2〕鄒敏.幼兒園雙語教學熱的冷思考〔J〕.幼兒教育,1999,(05):16.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