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桂華
摘要:漢語拼音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為強化這方面的教學,需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及思維特點,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方略。而情境激趣、示范指導、兒歌輔助、圖片輔助、練習強化等方法,則易于操作,行之有效。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情境激趣;示范指導;兒歌輔助;圖片輔助;練習強化
漢語拼音教學,小而言之,是啟蒙,是讀書識字之始,是開啟語言學習的必經門徑;大而言之,是奠基,是為終身學習奠基。因此,漢語拼音教學至關重要。小學一年級《課標》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要求:1.學會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2.學習拼讀音節。3.能讀準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音,記住形,能正確書寫音節。4.準確認讀生字。
漢語拼音教學始于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安排在教材的最前端。這一時期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校的一切都陌生而新鮮。于是,表現出好奇驚喜和緊張忐忑交織的復雜心理。同時,處于過渡時期,智力發展最旺盛。而思維方式還是幼兒思維的延續,非常具體,形象,善于機械記憶。理解記憶能力還很差。觀察事物雜亂無序,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長但易忘記,注意力范圍狹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此外,他們還面臨著學習方式的轉變,幼兒時期活動以游戲為載體,孩子以“玩”為主,在“玩”中感悟新知。而到小學階段,是要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接受規范的訓練和約束。漢語拼音教學,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基于此,我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方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收到了顯著的成效,現予以介紹。
一、情境激趣法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要將情境激趣法貫穿始終。一是教室的布置適于教學。學生第一次進教室前,就把要學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標有音節的常用字進行使孩子爽心悅目的裝飾,營造“我要學拼音,我愛學拼音”的濃郁氛圍。二是上好第一課。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如激情表達、多媒體引領或拼音故事等,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和恐懼感。三是讓孩子多方搜集與拼音相關的材料或動手操作,很自然地了解感悟,為輕松自然地獲取新知做足激趣功夫。
二、示范指導法
讀準聲母和韻母的音是正確拼讀音節的前提,這個環節中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必不可少,特別是每個音的口形,正確的口形示范,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然后學生正確地進行模仿。強調學生必須看清并和教師一起發音,教師鼓勵他們大膽讀出來。如:學習“a”時,先出示小女孩發“a”音的圖片,讓學生看清小女孩的口形并進行模仿。并讓他們很輕松自然地發出“啊”的音。接著教師示范:嘴巴張大,嘴唇上下盡力張,嘴角收攏,不要向外咧。教師口形做到位后發出“啊”的音。然后學生進行口形模仿和發音練習。
三、兒歌輔助法
在學生能夠模仿口形的基礎上,教師輔以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講述,便于直觀、具體、形象地掌握口形,使發音更加到位。如:“ɑ”的口形示范后,加的的兒歌是:“張大嘴巴:ɑ、ɑ、ɑ”。在學習其它聲母和單韻母時,同樣根據發音方法編出兒歌給予指導,收到顯著效果。當然,還可以將兒歌編排成游戲的形式,如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一學生說兒歌的前句,另一說后句,然后他倆進行互換練習,生生互動,在游戲活動中他們迅速、熟練、準確掌握口形和讀音,教師也可參與其中,師生互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獲取新知,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互幫互助,縮短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對漢語拼音學習的恐懼感。
四、圖片輔助法
圖畫是最直觀、最形象的教具,也是學生學習漢語拼音最直接的手段。學習漢語拼音的難點,是音節的拼讀。為了突破難點,充分發揮圖片的功用。直呼音節,運用系列圖片,讓學生在掌握了聲母和韻母的口形和讀音的基礎上,要正確掌握標調韻母的正確口形和讀音。通過聲母的口形直接過渡到標調韻母的口形,這樣很快就會直呼出音節的音。如:在學習音節bá或dà時,分別用圖片標注由聲母b和d的口形分別過渡到á和à的口形,然后引導學生順理成章地讀出了這兩個音節的讀音。在拼讀音節時,圖片更突出形象性。如:學習音節mā時拼為m-ā-mā,我就出示媽媽的圖像來幫忙,學生一看圖就會準確地拼讀出mā的讀音。還有三拼法拼讀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如:音節ɡuā在拼讀時出示西瓜的圖片引導。
五、練習強化法
在拼音教學過程中,練習是至關重要的,但練習不能是枯燥乏味簡單機械地重復,而應合理安排,因生而異,因材施教,務求實效。
關于漢語拼音的練習要求,新課標規定目標是讀準音,記住形,正確進行書寫,準確拼讀音節。為熟練、準確認讀生字打下牢固的基礎,我采用了如下方式。
1.比賽法。學習聲母,韻母的讀音和形時,讓學生自愿結組進行比賽。如分為語音組和書寫組,規定具體的讀音和書寫要求,如:“比比誰讀的準”“誰寫的格式正確”。由能力較強的一名學生當評委。每組人數不超過四名,練習時互相傾聽,互相糾錯,找出不足,“小組長”指導檢查,教師進行整體調控適當加以引導小組長決定勝負。
2.激勵法。練習中引入激勵機制,對學生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用領取小紅花、同伴給出的“小笑臉”、學生用拼音拼出的贊賞語等激勵性語言或圖片鞭策激勵學生努力,同時,學生得到同伴的認可和肯定,有了成就感,為自己的收獲而自豪,培養了自信。
3.操作法。學生自制拼音卡片,聲母韻母和整體正讀音節進行拼接。練習觀察、拼讀、掌握寫法。既可掌握正確的拼讀方法,又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書寫、表達能力,操作能力也不斷提高。
4.聯系法。注重拼音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和實際應用。每天用漢語拼音寫一句話或敘述一件簡單的事情,然后讀給家長聽。家長簽字檢查,督促每天練習應用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5.結合法。任何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拼讀方法之后就要反復訓練,熟練掌握拼讀技巧,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效果會更佳。
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獲取新知。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