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元
筆者所說的“差生”主要指學習成績差、習慣差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對這一部分學生的教育,學校、教師甚感任務艱巨,苦口婆心,費時費力,但成效甚微。如何教育“差生”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要更好地教育幫助這些學生提高成績,養成好的習慣,應仔細分析“差”的原因,如此方可找到破解“差”的措施。
一、差生成因
“差生”不是自小就差,其變差的原因很復雜,但就筆者觀察分析,學校管理和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對部分學生變差有著一定的關系。
(一)學校層面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分班不均,優差有別。因各因素原因,學校分班將優生差生分班不均,促成了差生的產生。二是成績排名,評價單一。過于單一的評價使一些學生沒有自信,變為差生。
(二)教師層面
教師方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師在對待差生方面,給予的關愛不夠,使學生受冷落,自信心受挫,變為差生;二是教師的分數至上觀念,忽視了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素質得不到提高;三是教師只重視題海戰術,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學生只為應付差事,或抄或不交,使得差生更差,甚至厭學。
二、破解措施
針對學生變差的原因剖析,解鈴還需系鈴人,得從學校管理層面和教師層面雙管齊下,齊心協力。
(一)學校層面
1.“以生為本”,落實愛生。學校需堅持“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為每個學生的終生發展著想,為一切學生負責,為學生的一切考慮,而不是為了一部分優秀學生而犧牲部分“差生”的利益,使得兩極分化更為突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促進全體學生的均衡發展,而不僅僅是幾個排頭兵;堅持全體學生的長遠發展,而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式的成績提高。要做到這些,學校層面需引領全體教師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淡泊名利,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始終把學生視為不斷成長的個體,把愛心播撒在每個成長中的學生身上,全面落實愛生教育,嚴格按照愛生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教學。這樣,那些所謂的“差生”自然會得到學校、教師的更多關愛,會感受到學校的溫暖,體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
2.淡化分數,多元評價。學校教育是一項很復雜的任務,不是幾項簡單的數據就能準確地套在某個人的身上,這就需要淡化分數,制定科學合理的多元評價,這樣可以保護“差生”的自尊心,從其它方面尋找激勵他們上進的評價依據,讓“差生”有信心不斷改進自己。
3.均享資源,均衡分班。學校要對優差一視同仁,給每位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讓他們均享便利的教育資源,均衡編排班級。這樣同伴間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在校風、班風正常情況下其效應是積極的,那些成績低的學生可以受到成績好而且表現積極者的影響,其班風會越來越好。均衡分班、資源共享,不但利于班級的管理,而且利于“差生”的轉化。
4.開展活動,提供平臺。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各類活動,一方面活躍學校氣氛,培養學生特長,間接激發愛好興趣;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展示鍛煉的機會,尤其為那些學習成績較差,但在其他方面有一定愛好特長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的平臺,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可通過活動找到自己的愛好興趣,找到他在學校班里的地位,從而更好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努力學習創造條件。因此,學校不能把學生在校的時間都安排成文化課,要留一定量的時間有計劃地開展各類課外活動,除了活動本身的意義之外,對補差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師層面
學校管理者是學生教育的引領決策者,而教師又是學生教育教學的具體落實者,所以教師的方法策略對改進差生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教師在以下幾方面的重視對差生影響深遠。
1.賞識教育,一視同仁。愛心、責任心是做教師的基本要求,除此教師還應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差生”,用賞識的心理、賞識的方法轉化他們,把他們教好才是真正的好教師。賞識教育專家周弘認為:“賞識教育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字——愛。賞識教育的方法,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凡事發生好心態。”教師要做到有良好的心態、博大的寬容心和極大的耐心。教師在遇到性格倔強、脾氣暴躁、紀律性差或者性格內向、行動怪異而又學習差等學生時得仔細觀察,認真琢磨,詳細分析,發現優點,耐心交流,悉心教育。教師要鼓勵中明確其不足,賞識中引導其改進,寬容中觀望其表現,反復中探究策略,耐心中守護其自信。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差生”,讓每一位學生覺得“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師愛,是學生成長的力量之源,相信“眾里尋他千百度”,那進步的喜悅就在“燈火闌珊處”。
2.重視習慣,淡化分數。葉圣陶認為教育即習慣養成。因此,教師要淡化分數至上,從培養學生點點滴滴的習慣做起,在育人中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我們的教學也應是引導學生學,而不是教。教師觀念變了,方向也會改變,思路自然會變。教師有了“重視習慣,淡化分數”的理念,不死盯著“差生”的成績,寬容他們的過錯,關愛差生。這樣教師的心情會轉好,師生關系會更加融洽,教學之中會別有天地,這更利于差生的轉化。差生關鍵是差在習慣,壞習慣改變了,有了學的好習慣,成績自然會提高,差生的成長之路也會一片坦途。
3.拒絕題海,分層教學。拒絕題海,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分層教學,可以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分層要講究科學,不能簡單地依據分數,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程度、基礎的掌握、興趣愛好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在教學設計、作業布置、平時輔導的難易等方面精心預設,把握梯度,有序分層,巧對生成,因材施教。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心靈,通過預設難易不同的多層次類型的問題、作業,以精巧的作業引導學生依據各自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作業,在作業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方法、個性。這樣可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尤其對“差生”,他們既可以避免因應付繁多的作業試題而厭學,同時可以主動地思考、解決適合自己的問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作業,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可以學到新知識,感到時時有進步,逐漸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
4.提供機會,培養自信。教師應在平時的備課預設、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方面為“差生”提供更多的適合他們展示鍛煉的機會,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重視,也體會到參與學習的樂趣。班主任在開展班級活動時也可有側重地引導學習差的學生積極參與,并給予他們充分的鍛煉機會,及時發現其閃光點,并可在此方面找專業教師加以指導培養,使其有更多的愛好。相信有了更廣泛的興趣愛好,“差生”自然不會感到學校生活的乏味,也會感到自己在班里有地位了,自信心也會不斷樹立起來。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我們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此,教師要在學校的統一管理引領下從師德修養、專業素養等方面不斷提升,用愛心和責任努力為差生搭建發展的平臺,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楠,《作業減負從關照學生心靈開始》,《中國教育報》,2012.6.6
2.徐志偉,《“輕負高質”:現階段基礎教育的新使命》,《中國教育報》,2012.2.27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