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娜
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是許多數學計算的依據,是許多重要問題的解決之根本。但是因為數學概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抽象性,并且語言嚴密、用詞準確,邏輯性強,所以有很多概念比較難懂,或者難以理解得深刻透徹,這也是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重點。傳統意義上的概念教學只是讓學生簡單地把概念背誦下來,再去慢慢地理解。這違背人們的識記規律和心理特征,所以概念教學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革,使之緊緊跟隨時代的脈搏,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接軌。根據近幾年來的經驗,我認為概念教學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創設導入問題的情境
學生學習數學,實際上是學生生活常識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開始,從直觀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問題出發,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分析、比較,然后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概括出來,從而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并舉出相關的例子。學生肯定會舉出許多生活實例,比如自行車的三腳架,電線桿上的三腳架,通信塔上的三腳架等,這些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教師還可以適時地出示圖片,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地方都要做成三角形呢?”然后拿出一個有四條木棒組成的四邊形和一個有三條木棒組成的三角形,讓學生親自用手拉一拉,看一看哪一個更穩固。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過程,就很容易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的穩定性,之后再給出相關的三角形穩定性的概念,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得多,而且也理解得更為深刻,其教學效果遠遠超過簡單的死記硬背。
二、提供交流探索的空間,創設探索問題的情境
按照現代教育理論,學生的學習應該在一種互相合作的集體探索學習模式中進行。因為人就是生活在一個集體中的高等動物,所以誰也不能脫離集體。學習活動也是如此,也應該在集體當中進行,這是人的共性所決定的。在概念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設定探索問題的情境,使學生處于集體探索問題的環境當中,并進行交流和探索。這樣不但學習了知識,而且還懂得與別人相處的方法,也學會了尊重別人。只要是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的空間,學生就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從而獲得知識的體驗。
例如,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就可以出示動畫:三個人騎三輛不同的自行車進行比賽,自行車的車輪分別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然后,教師可請學生猜一猜哪個人會得第一,并思考原因。之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互相探討。通過這樣有趣的動畫示范題目,既刺激了學生的視覺、聲覺,還能激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學生很容易就被帶進了一種自然的學習狀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獲得圓的有關知識,并且記憶得十分深刻、牢固。
三、及時抓住關鍵詞語,突出本質特征,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概念的形成不僅體現在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體現在學生能否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所以學習概念時,教師要抓住學生領悟到的關鍵詞語,及時地引導學生發現事物的本質特征,總結深化,學生便能準確把握概念所體現出來的實質。據我的經驗,數學概念的教學主要是要幫助學生緊緊抓住概念當中的關鍵詞語,并借助關鍵詞語去深刻分析概念,使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達到準確深刻的地步。而往往許多對于概念的考核,都集中在對概念當中的關鍵詞語的理解上。如果對概念當中的關鍵詞語不能準確把握,往往對概念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例如,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其中的關鍵詞語是:三條線段、圍成。三條線段就是說必須是三條“線段”,而不是直線或者射線、曲線,只能是線段。圍成的含義是:三條線段必須能滿足圍成一個圖形的要求,如果不能圍成一個圖形,這三條線段就不符合要求。比如,5厘米、6厘米、12厘米的三條線段,就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就是“圍成”的具體含義,教師必須使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讓學生準確掌握了概念。
由此看出,數學語言的科學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概括小數的性質時,教師要注意及時引導學生辨別“后面”與“末尾”的區別;在學習乘法的含義時,要注意“相同加數”和“加數”的區別。通過對重點字詞的比較、分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概念的嚴謹,這樣就不會在表達概念時隨意添字、丟字、或改字。
四、設計多種練習,鞏固概念
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它的建立要經過感知、理解、內化的過程。學生掌握概念的目的不是記住一段文字,而是運用它來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使所學概念再一次形象化和具體化,對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提高了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條件和機會。其次,要讓學生學習了概念之后,力所能及的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盡力為學生提供概念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帶著濃厚的興趣,認真探索概念的深刻含義。在理解之后,運用所學概念知識解決學習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責編 張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