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成
摘要:初中語文主要是培育學生的鑒賞能力。初中生正是充滿好奇的年齡,學生智力系統生成的關鍵時期。初中語文課程主要開發學生的心智水平,只要學生在這個階段打好閱讀鑒賞的能力,就能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感知世界、充實生活。語文鑒賞是一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學生可以從中吸收中華文明的精髓,從而為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打下牢固基礎。所以,培育初中學生鑒賞能力非常必要。
關鍵詞:鑒賞;語文;培育;能力;感知;素養
初中語文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這是我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多年的經驗積累。學會鑒賞是學好語文的重要部分,它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也是學生增加自己的感知、領悟語文精髓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學會鑒賞。今天筆者就把自己多年來的語文教學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培養學生對語文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要讓學生改變小學時上語文課的習慣。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把所有的都給學生講得清清楚楚,這還怕學生搞不懂,還要把重點標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初中學生就得擺脫這些習慣,必須自己去閱讀和鑒賞文章,教師只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先預習,找出中心、重點段落、全文分成幾段,主要此文章描述了什么。
最后,學生要理解性地去看書,拋開死記硬背的壞習慣。只要引導學生做到上述這幾條,學生就會逐漸地學會鑒賞文章的能力。
例如,在講曹操的《觀滄海》時,教師應先讓學生自己預習,并給出學生一些簡單有趣的問題,這樣做,不僅讓學生試著自己分析文章,逐漸養成獨立鑒賞文章的能力。使學生越來越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同時也使他們鑒賞文章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讓學生學會自我鑒賞語文,開發學生的思維
小學是學生打牢基礎的時代,初中是培養學生自我鑒賞文章、獨立思維開發的時期。怎樣教會學生自我鑒賞文章,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給學生上第一課時,就告訴學生,不要把我講的文章剖析當做自己的完整答案,你們要把我講的東西自己整理出來,自己要思考、要多想。要在第二天上課之前把我要講的文章好好預習一遍,要知道講的是什么,自己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簡單地寫下來,到第二天我上課的時候,你能闡釋出來,不論對與錯你敢大膽說。例如,講《在山的那邊》時,我問:哪位同學能給陳述一下這首詩作者主要闡述了些什么內容?有的學生說是聽媽媽講了一個故事,有的說是勵志故事等等。這些想法都說明學生預習了,不論對與錯都是他們想象和思考的結果。然后再由我去講,學生心中的謎團也就隨之解開,同時也開發了學生思維。
三、培養學生鑒賞主動性,開發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新課改要拋開死記硬背、滿堂灌,學生上課被動聽講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鑒賞文章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素質全面提升。
怎樣才能做到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呢?我多年的經驗得出有兩點:一是每次講完課后給學生留下下一堂課的問題,不要過于復雜和難以理解,要有趣味。學生課余時間可以根據問題對文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到下次上課時,在課堂上討論,這樣就可以促進互動。二是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找出文章中關鍵的問題和大家討論,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在合作中提升自己。
總之,初中是學生獲得知識,開拓眼界的時期。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打好文章鑒賞的基礎,提高學生總體素質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