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穎
何為習慣?它包括品德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正所謂“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身受其累。”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它不僅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還有利于整個民族素質(zhì)的提高。在工作中,我們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幼兒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
一、從幼兒的點點滴滴抓起
幼兒年齡較小,對良好習慣的形成并沒有多少認識。然而,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兒歌等,因此,我們可以在平時各類活動中通過講故事、唱兒歌等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兒明白不好的習慣會給人們帶來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習慣會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平時每到吃飯的時候,總會有孩子扔菜,通過對幼兒進行教育,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進餐習慣較好,桌面、地面較干凈生活活動中,通過圖片、事例的講解,使幼兒明白飯前便后要洗手,否則,細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或手臂遮擋,不然易散播細菌等。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脫下的外套折疊整齊,并按一定的擺放方法放在箱子里,這樣既能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又能在擺放的過程中考慮到他人,使箱子放下更多他人的衣服。午睡起床,引導幼兒折疊自己的小被子,使幼兒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等。通過對一系列身邊發(fā)生的事例及時分析、引導和教育幼兒,使幼兒明白為什么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在平時自覺地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通過重復訓練對幼兒強化教育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特別是對記憶能力、控制能力相對較差的幼兒來說,重復訓練尤其重要。如幼兒在運動活動中容易出汗,教師就必須做個有心人,及時向幼兒進行衛(wèi)生宣傳,同時反復提醒幼兒用干毛巾擦汗等,使幼兒有良好的意識和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又如幼兒在玩玩具后,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習慣,教師就必須有意識地組織幼兒多次練習,使幼兒養(yǎng)成不用提醒,玩后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習慣。平時,教師還要營造溫馨、舒適、安全、優(yōu)美的活動空間,設置有利于幼兒獨自活動、平行活動、小群體活動的區(qū)域,提供充分的活動材料和玩具,讓幼兒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不斷地嘗試、重復著他們的游戲活動。這樣利于幫助幼兒在活動中與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使幼兒盡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有效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三、愛幼兒,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奠定良好的品德意識
教師對幼兒的愛,會使他們產(chǎn)生安全、愉快、積極的情感和心理體驗,促使幼兒更樂于接受教師的要求,產(chǎn)生良好的行為動機,促使幼兒良好品德習慣的養(yǎng)成。
我們班里有個孩子,對什么都“無動于衷”。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智力沒有問題,只是心理封閉、不合群,而且他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于是,我首先發(fā)揮取長補短的教育策略,以他的語言智力為突破口,把語言智力運用到交往智力的領域中。在組織幼兒表演故事時,根據(jù)故事的角色游戲,我讓他來扮演他喜歡的角色,并對他的表演給予肯定評價,以此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樂趣。然后,我提供機會,激發(fā)愿望,多為他提供與其他幼兒合作的機會。我還針對具體情況,捕捉他身上的閃光點。在手工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剪紙能力特別強,就及時鼓勵他、表揚他。漸漸地他活潑起來了,增強了自信心,能夠和同伴友好相處了,并能大膽地參加各種活動。
四、教師要正確引導,為幼兒樹立榜樣
在幼兒活動中,幼兒的模仿性非常強,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幼兒在校期間,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著教師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師要注意時時、事事、處處規(guī)范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為幼兒做表率,正確引導幼兒的思想觀念。
要求幼兒掌握正確的是非觀,是需要長時間和反復的訓練的。首先讓幼兒明確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并讓其養(yǎng)成習慣。比如,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我們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自己穿脫簡單的衣服、鞋襪,并疊好放在指定的地方,自己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午睡和離園前擺好自己的小椅子。這些事情要求他們立刻做好是件不容易的事,而是通過我們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示范,耐心誘導、督促、鼓勵幼兒反復練習鞏固。經(jīng)過不斷的日積月累和強化提醒,幼兒良好的行為才能得到鞏固和提高。
良好的行為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心中有他人,會寬容他人,意志品質(zhì)堅強,做事認真,要有克服困難的精神,禮貌地傾聽他人的講話,不隨便打斷他人的話語,日常生活和外出活動中,能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積極參與各類活動,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同伴間要相互關心、互相幫助,要學會謙讓,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等,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有必要對幼兒加強諸方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
五、良好的習慣要持之以恒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個故事或一項活動就能完成的,要細水長流,持之以恒,反復練習不斷強化,切忌“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
首先,觀點要明確,態(tài)度要堅決。為使他們自覺遵守要求,首先要告訴他們?yōu)槭裁匆@么做,應該怎樣做,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例如小班幼兒在學習正確穿鞋的時候,通常比較困難,這時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只鞋應該怎樣放才是正確的。并告訴幼兒只有這樣穿,腳才會舒服。同時在戶外活動時,帶領幼兒玩印腳印的游戲,鞏固對左右腳的認識,這樣一段時間以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一致”和“一貫”。“一致”:幼兒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有賴于幼兒園、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幼兒園做好宣傳工作,讓家長認識到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家園雙方要形成共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貫”要求和規(guī)則一經(jīng)提出就必須天天堅持,不要讓幼兒存有僥幸心理,這次我沒做也許教師沒看見。所以要想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就要一直堅持下去,中途不要停。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需要教育技術和教育藝術的密切配合,需要在尊重幼兒好玩、好奇、好贊揚的特點基礎上,給幼兒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練習和實踐。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