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二十一世紀是素質教育的時代,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主旋律。只有實行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祖國的棟梁之才。素質教育的目的是開發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不只學會課本上的知識,而且身體和心理能夠健康發展,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提高。
小學數學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素質教育的普及必然要運用到其中去。只有給學生打好數學基礎、讓他們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并且把在數學中學到的基本技能靈活運用到生活當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讓他們樂意學、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
在校園里普遍流傳著一句話: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分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片面追求高分數、高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現象發生。
小學數學教育的弊端仍然有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思想落后,課堂上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思維能力的鍛煉;2.教育對象一刀切。對全班學生一概而論,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化和獨立性;3.只重視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漠視學生的努力進取,比如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堅強意志的養成;4.教學方式陳舊落后,沒有對多媒體等先進教學工具的作用引起重視;5.重視課堂、輕視課外,忽略了學生數學能力在生活中的運用和鍛煉。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弊端,切實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小學數學教育中去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兩個要素,他們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是知識的探索者和接收者,只有讓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吸收知識,才能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長足的進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好主導功能,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知識的殿堂,給他們一把開啟智慧城堡的金鑰匙,讓他們參與知識的探索和知識構架的建造。只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結合,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能給他們帶來學習上的成就感,才能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從而成為敢于擔當責任的棟梁之才。
二、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健康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主觀意志。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班級里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學生的差異性并且尊重這些差異的存在。對班里的學生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該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對待學習尖子生不能一味地表揚,而是要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懂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
而對于學生中等的學生,要鼓勵他們踏實學習、更加勤奮,努力發揮自己學習的潛力,爭取進入優等生的行列;對學習成績相對差的學生,要看到他們點滴的進步和提高,在公開場合給他們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我們要切記,小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非常在意,經常是教師的一句贊美可以讓學生如沐春風,教師的一句貶低會讓學生感到無地自容。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大多喜動不喜靜,教師不要以為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學生就不是好學生,要給予他們相同的尊重和關愛,讓調皮的學生同樣也能感受到教師親切的關愛。
三、不但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要重視培養他們的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教師來說,教的最高境界是為了不教。所以,傳授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擁有學習能力,讓他們知道如何學習、如何探索新知識。
在課堂上,教師不要站在講臺上一直滔滔不絕地講解,把課堂當成自己唱獨角戲的舞臺,而是要適當地放慢速度,讓學生的思路緊緊地跟著教師走。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停頓,詢問一下學生的意見。比如,你們覺得有更好的方法嗎?誰還有不同的意見?教師應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暢所欲言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有些幼稚的觀點也要贊揚和鼓勵,呵護學生創新的火花。教師講解了一道題目之后,及時出些類似的題目讓他們練習鞏固,讓他們懂得舉一反三的道理,懂得觸類旁通、一通百通,真正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從而促進他們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提高。
四、引進先進的教學工具,讓數學課精彩紛呈
傳統的課堂是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運用高科技的力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數學課的魅力所在。
比如,在學習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時候,如果單純地在黑板上畫兩個圖形很難讓學生懂得它們的構成,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多媒體形象地演示它們是由幾個面組成的,各個面的面積應該怎么計算。運用多媒體上課,會給學生更加強烈的視覺感受,讓他們印象深刻,而且多媒體的形象性和直觀性會讓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更容易讓學習理解和吸收,可謂是一舉多得。所以,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一定要讓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模式為數學課助上一臂之力。
五、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任何知識都是從實際中總結提升到書本中,但歸根結底還是要運用到實際中方能彰顯它的作用,數學知識尤其是這樣。作為一門自然學科,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顯而易見,大到國家工程的運算小到每個家庭的柴米油鹽,處處都要運用到數學。
所以,為了體現出數學的作用,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處處運用數學知識,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比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跟著媽媽去菜市場,運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簡便算法幫助媽媽算蔬菜的價格,還可以幫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尋求價格的最佳比例。
通過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運用,學生可以對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有一個檢驗,真正懂得了數學的用處,讓他們更加樂意地學習數學、更加靈活地運用數學。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全面徹底地運用到數學中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應該讓讀書和育人相結合,讓吸收知識和培養能力相結合,讓全面提高和個別進步相結合,讓課堂學習和課下運用相結合,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快快樂樂地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