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城市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學術界對城市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好成績。有的著重探討城市文化的內容,有的分析了城市文化的結構,還有的學者就城市文化的特征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對這些成果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深化該研究,而且有利于推動城市文化的建設與實踐。
關鍵詞: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概念;城市文化結構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核心,同時也是城市賴以存在的基礎,它隱含于城市的方方面面,賦予城市特有的氣質,反映城市人的價值取向、生活態度、審美水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人們綜合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城市、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轉變,社會對城市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專家學者對城市文化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僅最近幾年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的相關文章就達6000篇之多。綜觀近年來學術界關于城市文化研究的成果,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城市文化概念
關于城市文化概念的討論,學術界沒有停止過。多數學者認為,城市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中的社會成員在特定城市區域內,在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城市建筑文化、休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方面的內容。狹義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社會成員在城市長期的發展中培育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共同思想、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精神財富的總和①。吳良鏞先生認為廣義的城市文化包括:文化的指導系統,即對區域、全國乃至世界產生影響的文化指揮功能、高級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社會知識系統,即具有知識生產和傳播功能的科學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具有培養創造力和恢復體力功能的文化娛樂、體育系統等多種內容。狹義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文化環境,包括城市建筑文化環境的締造以及文化事業設施的建設等②。單霽翔則認為,城市文化是經過長期的歷史演進,在各種文化融合中逐步發展,并以其獨有的歷史背景和人文傳統,給城市留下難以抹去的文化烙印③。張鐘汝、章友德認為,城市文化又稱“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具有城市特點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的總和④。蔡禾認為,城市文化是一定時期和一定社會環境中的城市居民共享的知識、觀念和行為模式及其承載和傳播方式⑤。戴慶鋒認為,城市文化是人類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晶,是以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處理人類社會之間相互關系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和非物質形態的綜合體⑥。
二、城市文化結構
學者普遍認為城市文化結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城市的物質文化,即表層城市文化,是通過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文化,由城市可感知的有形物質實體組成。第二,城市的制度文化,即中間層城市文化,是通過城市規范與制度體系表現出來的文化形式,主要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更深層次的需求。第三,城市的精神文化,即深層城市文化⑤。戴慶鋒依據城市文化的縱深維度,把城市文化分為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物質實體文化,社會規范文化和人類思維的精神文化;依據城市文化的延續維度,把城市文化可區分為可維系的城市文化和不可維系的城市文化⑥。可維系的城市文化是指以現代信息交換為主要方式,以傳媒技術為載體的文化形態;不可維系的城市文化是指不能憑借實體物質而延續和發展的城市文化形態。單霽翔認為城市文化:表層文化是可視的城市形態,中層的文化是種種城市特有的習俗,深層的文化是城市的集體性格③。殷京生從城市文化精神和物質的表現形式及關系上,城市文化分為:一是社會意識、制度、宗教等;二是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審美等大眾文化;三是前兩者的物化⑦。
三、城市文化特征
蔡禾認為城市文化具有如下四種特征:第一,聚集性和擴散性,人類所創造的絕大部分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都集中在城市,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城市又日益成為文化傳播擴散、發展創新的主要場所。第二,多樣性與開發性,城市多元異質性和開放包容性的特點決定了城市文化必然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的特征。第三,層次性與市民性,城市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區分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兩個主要層次。第四,優勢與強勢,由于城市文化先進性、創新性和集中性等優勢,同時城市又是政治經濟中心,因此相對于鄉村文化、民俗文化等亞文化,城市文化既有優勢又很強勢⑤。楊章賢,劉繼生認為,城市文化具有綜合性、系統性、時代性等特征⑧。城市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集聚地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的核心,使它有機會吸引和消納周圍地區的文化并向周圍擴散自己的文化;組成城市文化的各個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復合系統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城市是各種先進文化的匯聚地和傳播的高層次站點,它代表了時代的主流文化,成為時代文化的輻射中心。陳立旭則用對比的方式來探討城市文化的特征,與農村文化相比較,城市文化具有開放性和多樣性、聚集性和擴散性以及利益社會的特征⑨。還有學者認為城市文化具有參與性、公共性、凝聚性、交互性、創造性、共融性等特征。
四、城市文化功能
功能是系統所產生的功效或對環境所產生的作用,系統的結構決定系統的功能。關于城市文化的功能,付寶華認為,城市文化具有社會整合功能、社會規范功能、教化傳承功能、社會發展功能⑩。一是社會整合功能,城市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異質性。城市是由眾多具有不同目標和利益的個體所組成的,城市文化則是代表城市所有成員和利益集團的共同價值取向和共同利益,因此城市文化能夠協調城市內不同群體之間的關系,使之符合城市發展的共同需要。二是社會規范功能。城市的另一個特征就是交往與協作,因此城市需要各種的規章、法規來維持人們之間的互相依賴的關系。城市文化作為城市內部的行為規范,既而約束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內耗。三是教化傳承功能。城市文化不僅保證了城市歷史、習俗、文化的代代相傳,更有力的保證了城市資源的良好利用和有效發揮。四是社會發展功能。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城市文化起著凝聚社會力量、優化社會資源的作用。向德平認為,城市文化除了上述幾個功能外還具有娛樂休閑的功能輥輯訛,城市文化滲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等各個方面,它不僅讓人們愉悅了心情,還放松了疲憊的身軀,為生活增添不少活力。管瑛、廖潔瑩認為,城市文化還具有政治功能、軍事功能、經濟功能、生態功能輥輰訛。趙力平認為,城市文化具有先導、創新、凝聚的功能輥輱訛。
總之,城市文化代表了一定地域的主流意識,反映了一定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文化的內涵會不斷拓展,城市文化的特征與功能會不斷增多,城市文化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會不斷加強。因此,我們仍應持續關注城市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注釋:
①王立.城市文化建設問題研究綜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0(02):118.
②吳良鏞.中國建筑與城市文化[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9.
③單霽翔.關于“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化”的思考[J].文藝研究,2007(05).
④張鐘汝、章友德:城市社會學[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1:56.
⑤蔡禾.城市社會學講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9.
⑥戴慶鋒.當前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社會科學評論,2009(01):51.
⑦殷京生.試論城市文化的特征[J].寧夏社會科學,2003(1).
⑧楊章賢,劉繼生.城市文化與我國城市文化建設的思考[J].人文地理, 2002(04).
⑨陳立旭.都市文化與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35.
⑩付寶華.城市主題文化與名牌城市戰略[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41-43.
輥輯訛向德平.城市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2.
輥輰訛管瑛、廖潔瑩.城市文化的功能[J].中國集體經濟:文化產業,2011(27):127-128.
輥輱訛趙力平.城市文化建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