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文化是鄉村居民社會實踐活動發展與進步的體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文化的建設直接影響著我國民族凝聚力的增強和綜合國力的提高,也影響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對鄉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應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鄉村文化;精神文明;鄉村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推進的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飛速發展。在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追求和探索中,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突飛猛進。受改革開放的影響,在沿海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先富帶動后富,全體村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性得到改善。隨著教育發展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居民受教育水平逐年增高,綜合素質全面提升。農村舊貌換新顏,朝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前進。但是在精神文化建設的光輝成就下,仍然有許多的“暗點”。在一些偏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社會文化設施薄弱,教育普及程度不夠,居民的素質整體偏低。其與富足的小康生活相距甚遠,同時也遠遠沒達到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一、鄉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基層政府沒有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起應有的重視,對文化設施的資金支持不夠
文化建設在新農村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基層政府往往沒有提起應有的重視。文化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發展,集中全部精神、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因而,忽視了文化的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難取得長足有效的進展;部分文化管理機構沒有深入群眾內部,用應景式手段開展文化工作,文化活動遠離人們生活實際,缺乏積極有效的部署,難為人們接受;甚至有些鄉鎮政黨漠視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即使上級提出明確的要求,并給予強大的資金支持,他們仍舊墨守陳規,不積極落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思想認識上的偏差,直接導致農村文化建設資金投入的比例失衡。文化的建設與其他企事業發展一樣,都需要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有效支持,只有積極投入農村文化建設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成為社會進步的力量。
(二)違背社會潮流的鄉村文化制度的阻礙
1.鄉村文化建設落后體制追根溯源是城鄉二元體制的滯后性。
城鄉文化統一于精神文明中,但受方針政策等影響,兩者文化發展彼此分離,進而在文化建設領域造成諸多問題。如,政府對城鄉建設的資金投入差距懸殊,城鄉文化領域彼此固步自封,互動機制不靈。在二元結構體制的影響下,城鄉不平衡性日益加大。統籌城鄉發展是解決城鄉差距的有效手段,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最佳道路選擇。城鄉文明建設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利推動力量,是現代精神文明發展的根基。
2.鄉村文化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弊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各種政策在制度上也發生相應改變。然而,鄉村在文化管理上沒有順應時代的發展,依然停滯于計劃經濟時代。這種落后的體制,使鄉村文化部門成為硬性的文化管理機構,而背離了服務于農村文化的實質。在這種體制的影響下,村民的民主性和主體性受到打壓,村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不選賢而是依情用人的體制,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積極性,也使得文化管理者創新能力越來越低。這種落后的體制無法適應新農村建設,違背了服務型、高效型政府的實施,應迅速退出歷史舞臺。
3.鄉村文化建設中投資機制死板。
在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下,文化也順應時代邁入市場并從中獲得新的發展。鄉村文化建設一直以來依賴于政府的資金支持,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僅僅依靠政府投資不能滿足鄉村文明建設的步伐,需要對新的融資途徑進行深入有效的探索。
(三)對正確鄉村文化價值觀的引導程度低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社會組織、利益主體等各領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僅僅促進了鄉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且各種社會思潮也快速涌進鄉村。外來非健康社會思潮的大量涌進沖擊了居民的思想領域。由于居民綜合素質偏低,政治立場不夠堅定,在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下,他們逐步淡化社會主義信仰。在鄉村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中,政府缺乏有力的引導,使鄉村文化處在迷茫狀態。
二、應對鄉村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在思想上提升重視,積極投身于文化基礎資源的建設中
在社會大變革、大發展時期,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在文明建設的背景下,鄉村文明建設也應從文化、科學等領域共同開展文化活動。寓教于樂,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文化活動中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農村空間和人口占全國總面積和總人口的絕大部分,在此國情下,農村文明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也成為推動其發展的不竭力量之源。文化早已超越其文化本身,成為凝聚民族、提高民族創造性的主要力量,更成為評價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與國間的競爭越來越趨向于文化的競爭。鄉村文化憑借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成為社會文化的支架。它不僅僅是社會任務的載體,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利保障。
(二)加強基層組織制度建設,統籌城鄉文化發展
提升鄉村文化的基本措施,首先要對鄉村的基層文化進行建設,要以統籌城鄉文化共同發展為主要戰略,要把農村的體制建設和資源都加以整合。
1.鄉村文化建設的重心下沉。
鄉村文化基層建設中所提到的“基層”并不是以鄉鎮為主的基層,“基層”所指的地方是要下放到農村,以農村為主要據點,基層文化建設也要首先從村開始,在農村要強化村的基層組織,開展一些有利于文化建設和豐富人們的娛樂活動,尤其是針對于老年人,開展老年人協會,并在老年人協會中舉辦有關老年人的活動,在活動中定會挖掘出許多民間的藝術和優秀的文化資源。在農村有許多的弱勢群體,例如:孤兒、老人、殘疾人,把這些弱勢群體聚集起來,為他們開展一些有利于他們發展的活動,也有利于把弱勢資源變成優秀的資源。這樣也有利于農村基層文化的建設。以前的基層文化建設都是以鄉鎮為主,現在要逐步改變這種文化發展模式,要以村為主要發展場所并逐步向縣鎮擴散發展,在農村要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與文化交流平臺,要日趨完善農村的文化服務體系,并將文化建設納入農村的整體規劃中去,建立有文化、文明的新農村。
2.整合資源,建設綜合性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平臺。
整合農村的資源,首先要從農村的文化資源存量開始。在農村,有一些閑置的小學教室、還有廢棄的荒地可以當作文化建設的基地,在農村組織部的支持下,可以對這些荒棄的土地進行建設,例如:擺放一些公共文化設施等,對這些地方進行改造還可以組織老年人前來聚集活動,這樣便有了活動的場所,使文化建設可以很快得到落實,這樣也做到了對荒地和閑置地的再利用,也可以使文化建設的利益最大化。其次,要整合各個部門的資源。在我國實行的是分塊型管理,文化資源也主要是鄉鎮的電臺、廣播、教育等進行傳播,因此,鄉鎮及縣的文化傳播模式也要統籌于村,使文化集中建設,這樣也可以充分利于鄉鎮的文化資源。
3.文化建設要統籌農村和鄉鎮一體化發展,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城市文化也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飛速發展,為了與高速發展的經濟相適應,我國發展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戰略。與農村相比,城市文化的發展一直處于主導地位,農村文化的發展一直比較落后,而且與城市相比更是處于邊緣化的發展狀態。近年來,我國及其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文化部門清楚的認識到了發展農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農村文化發展也成為全國農村建設的重點。為了改變農村文化邊緣化這一現狀,改變這種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這一現狀,我國文化局部署了主要的發展戰略。從經費、文化產品、生活安排等方面在大小農村進行發展,并實行大城市帶動小城市、小城市帶動縣、縣帶動鄉鎮直到農村一系列的發展策略:第一,要擺正發展姿態,把城鄉和農村的發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資金、設施的投入中要把城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厚城薄鄉,要實行城市鄉村的共同發展。第二,城市的文化建設遠遠超過農村,因此,要實行傾斜式的發展戰略,對于農村要加大其資金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文化網絡建設,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第三,要實行“以城帶鄉”的發展戰略。多年來,我國都把文化建設投入在城市,與文化建設落后的農村來講,城市的文化發展較先進,較成熟,因此,國家應以城市帶動對口農村的發展模式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這樣即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也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等。
(三)構建健康主流的鄉村文化體系和監督機制
1.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的主旋律。
在農村發展文化,首先要讓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對我國民間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我國湘南地區,有深厚的船山文化底蘊,這作為一種文化精神,讓人奮發向上,陶冶人們的情操,這種精神是我國文明進步與我國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人文精神。這里的人們重視團結、尊老愛幼,這里的人們大力倡導一切要根據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要有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
2.加強鄉村文化的監督體制建設。
首先,要把鄉村文化的建設列入政績考核中去,如,經濟發展用GDP來評估,同時,文化建設中資金、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應該有量化指標。其次,加大對鄉村文化的執法力度,要把鄉村文化建設列入到法律管理中來,對鄉村文化市場中賭博現象以及惡勢力要嚴厲打擊,賭博者給予嚴厲的批評,對破壞鄉村秩序者,要大力整頓。對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違法利用資金者給予大力查出,并要依法治理。還要為鄉村的文化建設提供一個有力的外部環境,對其損害文化建設者和違法者要嚴厲處置。在一些偏遠地區,尤其要完善監督體制,要不斷的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然這些貧困偏遠地區的文化必然會落后于其他地區的文化,定會造成文化繼續貧困的惡性循環。
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并處在以農業為主向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各方面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文化貧困”、“經濟發展”這些詞,在我國發展現狀中不斷凸顯出來,也受到各界關注。因此,本文呼吁人們要重視城鄉的文化發展與建設,文化發展強大與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推動教育改革也是在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而作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翠.當代中國鄉村文化建設的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李秀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D].中共中央黨校,2006.
(作者簡介:于祿娟(1976-),女,河北順平人,法學碩士,保定學院政法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