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個人都在痛苦的兩難中抉擇,秀禾愛大媽,卻不愿陷入大媽為自己安排的沒有愛情的生活!耀輝愛秀禾,卻沒有勇氣顛覆形同父親的大哥新獲得的愛情,更沒有勇氣同善解人意的、一直愛著自己的未婚妻嫻雅分手!這一系列的人物命運將戲劇推向最終的高潮。美好的江南風景,人物之間細膩壓抑的情愫,秀禾這一女子在人生的最后時刻以生命的結束這種理想主義的方式得到了一種永恒的解脫,煥若新生。
關鍵詞:秀禾;循環;永恒;理想主義
一、橘園里個體生命的體驗與日常生活意識
這是一個發生在中國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鎮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農秀禾為代表的傳統女性,以自身的經歷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繹的有關覺悟與抗爭的故事。大媽由于不能生育,被年輕的大伯冷落在鄉下的橘園。當大媽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城里同一個交際花嫣紅打得火熱時,大媽決定為自己的命運作點什么。于是,秀禾出現了,這個佃農的女兒由于同大媽的青年時代長得出奇的相像被大媽一眼相中。她決定把秀禾娶進容家,如果她還能為容家生個孩子,那么她將大伯永遠留在自己身邊就再也不是夢想了……堂弟耀輝替代大伯充當了婚禮的新郎!然而就在掀開蓋頭的一剎那,耀輝愛上了秀禾。從此,一切事情都遵循著一條足以令大媽絕望的途徑發展著。細碎的日子考驗著人的耐心和韌性,而正是這種耐心和韌性賦予了日常生活以美感。無論是政治風暴的喧囂,還是生存環境的困窘,大媽、秀禾兢兢業業地過著屋檐下的日子。橘園、容府,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棲息之所,而是被賦予了精神的意義,它為那些微小而脆弱、無根的女子們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心靈收容地,通過橘園、容府,江南小鎮日常生活形式被固定和升華了。
二、在循環中實現永恒
橘園、容府對于秀禾來說是真正的“屬己的時間”,“在它里面顯而易見是一種非連續性”,它使時間“停住而延擱”,是超越了日常生活在連續進行中的瑣碎重復而成為一種突然停滯、被“激活的生命的時間經驗”①時間存在于或到場于她的生命的特殊時刻。日子、生活、生命不按正常軌道運行,時間就尖銳的呈現了。對于大媽而言,人到中年,罹患重病,去世等,這全是人生的關鍵時刻。而秀禾因母親的辭世而傷痛、感嘆、懷舊、感恩等,突然意識到了時間的存在,想到了生命和時間,考慮如何應對時間的匆匆與老之將至,在這特殊的時刻,時間尖銳的刺痛了秀禾,她的時間意識覺醒了,生命覺醒了。
她們的時間是循環的,充滿輪回的,正式在這輪回中實現了“永恒”這一自古至今人類的永無實現的渴望。“人們習慣于將這兩種時間(循環時間和永恒時間)與女性主體相聯,并將侯哲必然地視為母性的,這一事實不應使我們忘記這種重復和永恒在眾多文明和經驗、尤其是在神秘經驗中,也被視為時間的基本的———如果說不是唯一的———概念。”②
三、循環中抵達永恒
每個女人幾乎都要經歷孕育、降生,然后成長,最后成為母親的過程。應該說,世界的本體就是母性,它源遠流長不可更改,它以生命的聯系揭示著人生最最原始的動力和最最根本的目的。
由于女性的生理周期,如月經、生育周期等原因,造成她們覺得時間的在場與流逝,常在循環中間前,并覺得時間興城一個個開放的圓環:“至于時間,女性主體似乎提供了一種具體的尺度,本質上維持著文明史所共知的多種時間之中的重復和永恒。一方面是周期、妊娠這些與自然的節律一致,這種自然節律提出一種時間,其一成不變可能令人吃驚,不過,它的規律性及其被體驗為外在于主觀的時間、宇宙時間的統一,帶來令人眩暈的幻覺和不可名狀的快感。”②
在對時間的體悟中,橘園、容府里的大媽和秀禾強烈地感覺到時間的循環、生命的傳承,看見了年輕的秀禾,大媽仿佛間感受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沖動,兩個女人的關系仿佛蛻變成“母親與女兒”的關系,而隨著“女兒”生命的一天天的長大,“母親”也一天天衰老了,她就要在生命的輪番中消失了她自己。正是在這樣的時間中,“兩代人”仿佛實現了責任和愛的互相承續和交接,實現了“歲月之約”,如此循環往復,生命綿綿不斷,以至無窮。
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追求
每一個人都在痛苦的兩難中抉擇,秀禾愛大媽,卻不愿陷入大媽為自己安排的沒有愛情的生活!耀輝愛秀禾,卻沒有勇氣顛覆形同父親的大哥新獲得的愛情,更沒有勇氣同善解人意的、一直愛著自己的未婚妻嫻雅分手!這一系列的人物命運將戲劇推向最終的高潮。最后的結局就是秀禾懷孕了,這個孩子是耀輝的后代,秀禾難產,就在孩子出生哭啼的一剎那,體現出這個江南小鎮故事的主體情愫:愛和善良。
孩子哇哇墜地不久,秀禾因為出血過多死亡,死亡的瞬間耀輝在平靜的和嫻雅舉行婚禮,頗有點林黛玉仙逝時賈寶玉正與薛寶釵舉行婚禮一樣凄慘。耀輝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常,腦中有片刻的恍惚,但是仍然回到自己現實的角色,舉行自己的婚禮。大媽和老爺此生將傾盡全心來照顧秀禾留下的孩子,容氏后代。美好的江南風景,人物之間細膩壓抑的情愫,秀禾這一女子在人生的最后時刻以生命的結束這種理想主義的方式得到了一種永恒的解脫,煥若新生。
注釋:
①〔德〕伽達默爾:《美的現實性》,三聯書店1991年版,第70頁。
②朱利亞·克里斯蒂娃:《婦女的時間》,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50頁。
(作者簡介:徐冬梅(1977-),女,吉林梅河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四平職業大學,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