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摘要: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是內在統一的,不但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價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兩種文化的融合,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想實現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應當重塑當代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只有兩種文化的融合,才能建構現代化的文化系統。
關鍵詞:科學文化;人文文化;內在統一;融合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是人類社會生產與生活中創造的兩種基本文化。人文文化是以深刻的人文思想和高尚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文化體系,其核心部分是人文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文化精神,人文文化的突出價值是為人類構建一個有意義的精神家園。
一、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依靠科學文化將自己從動物界提升為人,并演進為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的主體:而科學文化也在人文文化的關照和指引下不斷向前發展。科學文化是因為人的存在才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離開對人的生存意義的關照,科學文化的發展就變得毫無意義。科學文化體現的精神并非只是自然科學的精神,而是整個人類文化精神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科學的實證精神、理性精神、臻美精神、以及如美國科學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所揭示的科學的普遍性、公有性、無私利性、有條理的懷疑論的精神氣質等,本身就是追求真善美的人文精神。這樣,我們從歷史的和現實的生活世界本身中,就看到了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內在統一性。
二、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價值追求的一致性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統一的本質體現在價值層面上。科學的諸多價值在本質上都是人文的。尤其是科學的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也蘊含著極為深刻的人文意義,它對于人文文化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對于人的生存、發展、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意義的價值。如果說,現代科技革命為人類開創了工業文明時代的話,那么,現代高科技正在將人類帶入知識經濟的時代,從而使科學的技術價值、經濟價值與人的價值、人文價值更加趨于一致。現代高科技對現代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的推進作用,以及由其引發的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等等許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變革,不僅有力地證明了科學具有無比巨大的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而且也是對科學技術的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的最好印證。
三、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在深層底蘊和價值取向上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共同的目標指向是人類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都是服從和服務于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科學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也含有科學文化。完全脫離了人文文化的科學文化是不存在的,完全脫離了科學文化的人文文化也是不存在的。擺脫人類文化的危機,其出路在于重新審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二維關系,促進兩種文化的融合,兩者如何融合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一)重塑當代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
要達到對于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融通與共建、其前提便是在對人文與科學的全面理解中塑造當代人類精神,促進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健康互動與協調發展。重塑當代科學文化,需要一種大科學觀,要把科學文化之精神看作人類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重塑當代人文文化,需要從科學與人文的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中超越出來,超越于對人文文化的片面和狹隘理解。實現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融通,在實踐層面,我們要自覺促進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相互滲透與統一建構。在科學層面上,要在自然一人一社會相統一的基礎上,發展和發揮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內在相通性,建立一種真正的大科學觀。
從人的價值取向來看,強調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融通與共建,就是要強化人對于真、善、美及其內在和諧性的自覺追求。真善美在觀念中的統一,最終是通過實踐活動而得到鞏固和實現的。在人們的實際活動中,對真善美的統一追求通過動機、方式與效果的內在統一性而在活動的發起、在實踐過程的推進中得到貫徹,并在活動的結果中得到表現和實現。
(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在教育中實現文理滲透
要從過去的專才教育轉變到全面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要求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實現文理滲透,創辦綜合性大學。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在人的培養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科學的變革揭示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打破了各學科之間壁壘分明的界限,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更加緊密地聯盟創造了條件。在完善的開放的科學體系中,要求學生堅持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原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并進的原則、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相結合的原則、統一性與多樣性相協調的原則、愛國思想與世界意識相配合的原則等,轉變學習觀念,把由注重書本知識轉向書本知識與活動實踐并重,變課堂學習為全方位學習,變被動的積累性學習為主動的研究性學習等。要求既注重基本知識掌握,又鼓勵學生追求卓越;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全面發展;既注重專業培養,又注重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等。通過努力學習與積極鍛煉,引導廣大學生努力成長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弘揚者,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參考文獻:
[1] [英]IP. C斯諾.《對科學的傲慢與偏見》[M].陳恒六、劉兵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