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乾福
摘要:近幾年,公務員成為了國人最理想的職業,考試也是除了高考外的最關注的考試之一,報考人數多,范圍廣,除國家儲備人才外,也與社會就業形勢有關。隨著十八大反腐的決心,國家出臺了不少的反腐的制度,但實施起來較為困難,導致各種腐敗現象層出不窮。因此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就迫在眉睫,除了加強部門內部監督,更應該將普通民眾的監督提上日程。
關鍵詞:群眾監督;公務員
一、群眾監督存在的不足
群眾依法正確行使監督權,可以有效約束黨政公共權力權力的濫用和不作為現象;可以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樹立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形象;可以完善社會監督網絡,強化整體監督效果,進一步加快推進民主法治化進程。但缺乏相應的追究、獎勵、督辦配套制度,甚至在立法上也是一個流于形式的概念,所以群眾監督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一)民眾反映問題難、監督難
了解信息是搞好監督的前提,國家機關的政務活動除涉及黨和國家機密外,都應及時向群眾公開。部分人員對群眾提出的問題不調查、不處理,出現案雖報、事未決的現象,極大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監督的積極性。對于監督工作,總是避重就輕,害怕影響自己,群眾監督變成提提口號,走走形式,普通群眾對如何正確行使權利,更是無從實施。
(二)群眾監督處境難
雖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群眾監督受法律保護,可是現實中的群眾監督制度總是受到干擾和破壞,甚至侵犯群眾享有的各項法定權利;出現群眾遭受到打擊報復,甚至被采用非法和卑劣的手段遭受迫害;由于保護制度不完善,群眾自身遭受身心創傷,將普通群眾置身困境和風口浪尖之中,這也極大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監督的積極性。
(三)群眾監督意識薄弱
部分群眾對監督權缺乏認識,認為那是紀檢監察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沒有必要去得罪人。從國家機關內部來看,部分領導干部自恃高明,脫離群眾,認為自己對黨的方針、政策學得多、吃得透、理解深,不需要監督,不愿意接受群眾監督。而對群眾自身來說,認為監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自尋倒霉,這種不成熟的意識使得群眾監督難的問題變得難上加難。
二、完善群眾監督新舉措
1945年,著名無黨派愛國人士黃炎培問毛主席,歷代王朝往往開始都很好,可到后來就慢慢衰敗了,請問共產黨有何辦法跳出由盛而衰的歷史周期率?毛主席不假思索地說,依靠“民主”,依靠“監督”,我們可以防止腐敗。這個民主,依靠我們黨的民主集中制,依靠人民對我們的監督。我國目前的監督大多是后發制人,有些事后已無法彌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為進一步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和完善公務員監督體制,筆者認為群眾監督的方式還可以從以下幾種方式完善。
(一)建立群眾監察團
群眾監察團是依法成立的用于監督公務員衣食住行和提高公務員工作效率的組織,為避免環節過多,直接受當地紀委領導。成立群眾監察團的門檻要求不能太高,其吸納的成員可以有退休職工、普通民眾等各界人士,主要開展“觀察、監督、匯報”的方式,從而可以保證從多角度、多區域、全方位來實施監督,收集證據后,經過該組織民主商議后將情況上報紀委部門處理,真正履行自身監督權利,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二)加強網絡監督
網絡問政于民、問計于民,不僅創新了民主形式,而且成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新渠道。博客、微博、QQ等網絡交流方式正被廣大的互聯網愛好者采用,在實名制舉報保障制度還未健全的當前國境下,成為一種有效的網絡監督或者參政議政形式。當前下馬的雷政富等部分官員也是通過互聯網這一方式揭發的,舉報人員既可以較大程度上保護自己,又可以達到監督的目的。網絡監督通過官方的QQ群或者官方博客等網絡模式,將民眾反映和發現的問題收集和整理并上報。網絡民意是否被重視,某種意義上體現出公務員是否與時俱進,善于從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眾智慧,傾聽民意民聲。
(三)建立民眾參政議政的綠色通道
參政議政不僅僅只是民主黨派的職能,普通民眾也應積極加入,打破以往所有的決定、決策都通過“深宮大院”制定出來。建立群眾參政議政的綠色通道,一是立法,建立維護監督者利益的法律法規,盡快出臺一些可以切實保護群眾監督舉報者安全和利益的法律,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進行反腐監督時有法可依;二是宣傳,切實加大宣傳實施群眾的民主監督的必要性,強化群眾監督意識,意識到自身在反腐斗爭中的責任和主力軍作用,自覺、自愿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加強群眾監督,除了必須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外,還要有激勵機制,兌現獎懲為一體,真正把知情權、參與權、評判權、監督權交給群眾,切實保障群眾的權益。
(四)轉變考核方式
現在施行的對國家公務員的考核制度是參照《公務員考核規定(試行)》,該規定第二章第四條明確規定,對公務員的考核,以公務員的職位職責和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為基本依據,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實績。事實上對公務員的考核也是流于形式,都是單位部門內部操作,根本達不到考核的實際效果。
對公務員的考核轉變為群眾考核,以百姓的實際反映作為第一標準,不能夠只看政府內部所給的數據來作為參考,脫離群眾,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將會止步不前,只有當群眾的評價在公務員考評、升遷中能起決定性作用時,公務員才會發自內心地為群眾服務,職業道德的提升才真正有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霞.淺析當前中國公務員考試熱之現狀[J].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0.
(作者單位:廣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