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生樹
一、試卷中暴露出的問題
根據學校教導處的安排,每學期例行對期末測試情況做一份試卷分析。筆者負責四年級的卷情分析,縱覽了近300份試卷,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收集分析如下。
1. 強制湊整,干擾解題。
在“脫式計算”類型的考題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為了簡便計算,對原式進行強制湊整處理,違背了運算順序,出現了錯解。
例1,1000-992÷4
=8÷4
=2
2. 忽視對習題全局的把握。
在“填空題”或“解決問題”類型的考題中,部分學生忽視題意的整體要求,僅完成了其中一部分的解答。
例2,如果□75÷36的商是一位數,□里的數可能是?搖?搖?搖 ?搖;如果□10÷68的商是兩位數,□里的數可能是?搖 ?搖?搖?搖。
多數學生忽視了“可能”一詞的意思,僅填出其中的一個或部分答案,沒有把可能的答案都寫出來。
3. 難以把握較復雜的、多次變換的題意。
在“解決問題”類型考題中,當題目中敘述情節多次變換,或題目中條件呈現的順序與學生列式的順序不一致時,學生的思維容易發生混亂,導致隨意疊加已知數的情形多發,造成錯誤的發生。
例3,某市出租車根據規定:3千米以內(含3千米),按起步價7元收費;超過3千米,每千米收費2元4角。有一天,小明一家坐一輛出租車到太陽宮玩,一共付費23元8角。小明家離太陽宮有多少千米?
學生解題錯誤率極高,錯誤的種類也無奇不有。
4. 學生因思維定勢干擾,曲解題意。
有的學生由于思維定勢的干擾,在解題時,僅憑經驗理解題意,造成錯解。
例4,在操場的一邊栽35棵梨樹,每兩棵梨樹中間栽一棵蘋果樹,一共能栽多少棵蘋果樹?
不少學生列式為“35×4-4”。可以看出,學生曲解題意,認為需要求四條邊一共要栽種多少棵,使得簡單問題復雜化。
二、問題的解決
1. 讓學生在辨析中,自主探究,發現錯誤。
復習階段要針對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以比較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辨析,在辨析中讓學生自己找出錯因,可預防重蹈覆轍。針對“脫式計算”類型的考題。為了避免學生為了簡便計算而強制進行湊整處理,復習時要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這類練習,并以對、錯兩種形式展現計算過程,讓學生辨析,說明其原因。
例5,1000-992÷4,展示兩種算法。
針對以上兩種算法,讓學生說一說:“哪題是對的,為什么是對的?”“哪題是錯的,錯在哪里?”“為了防止出錯,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的?”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理解為什么出現差錯,強化運算順序。隨后教師再設計相應的題目,經歷多次強化,凸顯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弱化因簡便計算而強制湊整產生的干擾。
2. 讓學生在理解題意中,自我反省。
理解題意是有效解題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部分學生出現差錯,并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理解題意。這部分學生讀題時走馬觀花,對題中的關鍵詞視而不見,對題中附帶的要求漠不關心,全憑感覺解題。因此,針對這種不良的解題習慣,在復習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設計相應的習題,讓學生自我反省,認識到正確理解題意對解題的重要性,切實把好審題關。教學時,教師要舍得在審題環節放慢腳步,讓學生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即“這道題求什么?”“有幾個要求?”“特別要引起注意的關鍵詞是什么?”等。這樣,學生邊拷問自己邊在題目上做好標記,解題時就不至于丟三落四、虎頭蛇尾。
3. 讓學生在變換題目情節中,自我頓悟。
學習要靠自己頓悟,唯有頓悟,方能透徹理解,透過現象看本質,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應用。因此,復習時不能老守著那幾道舊題翻來覆去炒冷飯,要適當加強變換練習,讓學生在多變的習題中頓悟。就如把書本問題的觸角伸向生活問題,上例的出租車收費問題,還有分攤電費、水費問題,合理租車、租船問題等。又如,以一道常規題,讓學生變換情節編撰質不變的問題,學生在編題的過程中自會感悟,雖然講的不是一件事,但解題思路是一樣的,解題方法是相同的。有了這樣的知識、思維儲備,為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供了支撐。
4. 讓學生在推理中,自我歸納。
推理是最基本的數學思想之一。數學教學不能停留在為解題而解題,而應通過習題的解答,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在推理中自己歸納發現。
例6,根據一枚1元硬幣大約重6克,學生推算出1000枚1元硬幣大約重6千克,10000枚1元硬幣大約重60千克,100000000枚1元硬幣大約重600噸。學生在推理中發現算理,硬幣的數量擴大1000倍,硬幣的質量也要隨著擴大1000倍。有了這樣的推理能力,面對10千克黃豆可以榨油3千克,( )千克黃豆可以榨15千克油,80千克黃豆可以榨( )千克油。我們的學生就不會被局限于“10除以3除不盡”,而陷入死胡同,就能跳出這一常規思路,應用推理求解。榨油量由3千克變成了15?搖千克,擴大了5倍,相應的黃豆量也應由10千克擴大5倍,變成50千克;黃豆量10千克擴大8倍變成了80千克,榨油量3千克也應擴大8倍變成了24千克。
多么好的思路,這需要教師的點撥,這就是新課標中所提出的教師的主導作用。
5. 讓學生在錯題中,自我反思。
人要學會自我反思,因為反思是人成長的不竭動力。在復習時更要以學生平時的錯題為載體,讓學生反思——“我為什么會做錯?”從而查找錯因、對癥下藥。筆者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堅持做錯題分析,寫錯題反思,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免疫力”。
總之,做好試卷分析,“因錯施藥”,加強復習措施,提高復習實效,才能讓復習教學與考試成績比翼齊飛。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寧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