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燕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才美麗,才有意義。”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學經歷,使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每一堂課都是一段生命歷程,是我與學生們共同分享的生命語文的幸福歷程。從“文本細讀”到“海量閱讀”,從“幸福理念”到“自主教育”……一路走來,我和同伴們對生命語文的追尋,不急不躁,不溫不火,厚重而真切,平和又自然。
自主學習,激發生命語文的活力。自主學習實踐初期,我們通過“前置性學習單”初步培養學生“讀、畫、查、記、問、思”的六步預習法。前置學習給了學生自主認知和個性化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備而來,帶著初讀后的認識、思考和疑問而來。課上,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思維碰撞,使先前的認識得到提升,使課堂成為一個交流、交融、充滿生命活力的互動過程。“學莫貴于自得。”“思之自得者真,習之純熟者妙。”在生命語文的課堂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成長的悸動和文明的律則。
合作學習,促進生命語文的成長。我們的“生命課堂”以“獨學—互學—展講”的合作形式展開。“獨學”基礎上的“互學”,“單座”變成“圍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合作學習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更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生命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全員、全程、全身心參與,提高了學習效率,展示了小組風采,增強了學習的成就感和對集體的歸屬感。這樣的課堂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是溫暖的課堂,是成就學生的課堂。
整體閱讀,提升生命語文的質量。以往我們常常把一個學習任務分解成許多個小任務、小環節,千方百計地設計許多小問題來盡可能地排除學生的閱讀障礙。我們知道自己所講的每一個細節的意義,但學生并不知道。在整體閱讀的課堂上,我們嘗試大問題、大環節的整讀,尊重學生的認知需求,鼓勵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展開學習。整體閱讀使我們敢于給學生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把握;給學生條件,讓他們自己去創造。這樣的課堂是“碎片化學習”向“整體化學習”的過渡,它提升著師生課堂的生命質量。
思維導圖,繪制生命語文的色彩。生命語文的教學中,我們嘗試“給我的閱讀畫一幅導圖”,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畫一幅閱讀思維導圖。學生在“導圖”創造過程中展現著驚人的智慧。他們結合對文本的感悟,篩選著課文的重點,通過“毛毛蟲圖”“蝴蝶圖”“機器人圖”等,生動地再現了閱讀思維過程,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為生命語文增添了絢麗的色彩。這里除了知識、能力,更多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興味和情懷。
拓展閱讀,分享生命語文的幸福歷程。生命語文將閱讀進行到底。在課內拓展閱讀實踐中,我們嘗試在質疑問難處、在認識不全時、在理趣與情趣的交匯處、在回歸整體學習表達時、在解讀文本前、在課后延伸時,進行恰當的拓展閱讀。在單元教學拓展閱讀中,我們將學生的閱讀由課內引向課外,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懷,使語文學習充滿了生命活力,把世界領進了教室,把學生帶進了生活。
生命語文是簡約的,但簡約并非簡單。當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以“生本”為出發點時,我們便會看到簡單背后的不簡單;生命語文應懂得放手,因為“放手即是成全”。但放手不是撒手,是放手讓學生尋找思維方法,探索學習之道,只有生進得有法,師才能退得從容。生命語文更需要閱讀,因為在閱讀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一些令人悠然心會的闡釋或命題,領悟到一種智慧的美,如果我們經常能感受到這種美,那么我們也會變得豐富、深刻和睿智。從《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到《造就自主發展的人》再到《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從《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到《把世界帶進教室》再到《把心安頓好》……,這些書籍讓我們開闊了視野,澄清了思想,譜寫了生命成長的樂章。
□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