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麗,秦剛
摘要:調查了46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材料對辣椒炭疽病(Collectotrichum sp.)的田間抗性表現。結果表明,19份材料對辣椒炭疽病有較強的抗性。以成都及近郊縣的主要致病菌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為接種菌源,采用針刺接種法對綠色成熟果(青熟果)和紅色成熟果(紅熟果)的23份辣椒資源進行辣椒炭疽病抗性篩選。結果表明,9份材料表現為抗病,6份材料表現為耐病,8份材料表現為感病。室內抗性篩選結果與田間抗性表現基本一致。
關鍵詞:辣椒(Capsicum annuum L.);炭疽病(Collectotrichum sp.);抗性;篩選
中圖分類號:S436.41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5-1084-02
Screening on the Resistance Resources of Capsicum anthracnose
WU Qing-li,QIN Gang
(Department of Agriculuture and Horticulture, Chengd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Field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46 pepper materials on Capsicum anthracnose was investigated. It showed that 19 materials had a C. resistance to Capsicum anthracnose. For further acquiring resistance resources of C. anthracnose, 23 pepper materials were inoculated the primary pathogen(C. gloeosporioides) of Chengdu and suburbancounty by green and red mature fruit acupuncture inoc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9 materials showed resistant, 6 materials had tolerance of the disease, 8 materials were susceptible to the disease. The results of interior resistance screening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resistance performance.
Key words: capsicum(Capsicum annuum L.); anthracnose(Collectotrichum sp.); resistance; screening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產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全國均有發生,在辣椒產區四川省發生尤為嚴重。該病主要危害果實,引起采前和采后的果實腐爛;也危害葉片,引起落葉。通常在苗期癥狀表現不明顯,一旦進入結果期癥狀表現明顯,但此時已造成重大損失,防治難度非常大,故生產上該病很難防治。因此,只有培育抗病品種才能安全、經濟、有效地防止該病的發生。關于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鑒定及抗性資源篩選,前人已做了一些研究[1-5]。試驗采用田間抗性觀察,結合室內針刺接種法對部分辣椒資源進行了炭疽病抗性鑒定與篩選,以期明確各材料抗性水平,為辣椒炭疽病的抗病育種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辣椒資源來自成都金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四川西金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成都市蔬菜種業協會。以成都及近郊縣的主要致病菌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為接種菌源。
1.2 方法
1.2.1 不同辣椒品種果實成熟期田間自然發病情況調查 試驗在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實訓基地進行,試驗地海拔534 m,年均氣溫15.6 ℃,最熱月(7月)平均25.4 ℃,最冷月(1月)平均5.2 ℃,極端最高氣溫37.8 ℃,年均降水量1 000~1 400 mm,相對濕度75%~80%,試驗地土壤為沙壤土,中性偏酸。
辣椒株行距40 cm×50 cm,畦面寬1 m,高20 cm,畦溝寬30 cm,每行兩株辣椒。2010年2月25日播種,播種前未進行種子處理和土壤消毒。2010年4月18日定植,采用銀灰色地膜覆蓋,定植時施足底肥,常規管理,整個生長過程未施入任何農藥。2010年7月22日(果實成熟期)采用五點取樣法調查田間發病情況,病斑直徑≥1 mm的視為發病。
1.2.2 辣椒成熟果針刺接種法 參考文獻[3-5]的方法略做修改。分別采集綠色和紅色健康成熟果,經75%(體積分數,下同)酒精表面消毒后,用針刺懸滴法接種。每品種12果,在果面上刺兩個接種點,將配制的孢子懸浮液(濃度為1×106個/mL)滴于接種點上,置于人工氣候箱中保濕培養,溫度25~28 ℃,每天光照12 h,相對濕度95%。第七天調查發病情況。病斑直徑≥1 mm的視為發病,統計發病率。以健康果實接種無菌水的做對照。
1.2.3 調查方法和品種抗病性劃分標準 采用成熟果調查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直徑≤0.5 mm;2級,病斑直徑0.5~1.0 mm;3級,病斑直徑1.0~2.0 mm,病斑上無霉層或有少量霉層;4級,病斑直徑2.0~3.0 mm,病斑上霉層較多;5級,病斑直徑>3.0 mm,病斑上有大量霉層。
品種抗病性劃分標準:高抗(HR),病情指數0~5.0;抗病(R),病情指數5.0~20.0;耐病(T),病情指數20.0~40.0;感病(S),病情指數>4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辣椒品種果實成熟期田間自然發病情況調查結果
在辣椒果實成熟期對46份辣椒資源進行了發病情況調查(表1)。從表1可以看出,材料13、20、23、25、26、204、206、207、208、209、210、211、220、302、303、304、305、310、311等19份材料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均未發生辣椒炭疽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都為0,表明這些辣椒品種在田間對辣椒炭疽病有較強的抗性;2、3、4、6、7、8、9、10、12、14、15、17、18、19、221、222、223、224、225、226等20份材料發病率和病情指數相對較高,表明這些辣椒品種對辣椒炭疽病抗性較弱;5、21、22、24、201、202、203等7份材料發病率和病情指數相對較低,表明這些辣椒品種對辣椒炭疽病有一定抗性。
2.2 辣椒離體果實接種鑒定結果
用離體果實針刺接種法分別對23份辣椒材料的青熟果和紅熟果進行了鑒定與篩選。從表2可以看出,鑒定的材料中未發現高抗的材料,而13、20、26、204、206、207、208、209、211等9份材料表現為抗病;5、21、22、24、202、203等6份材料表現為耐病;其他8份材料均表現為感病。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田間抗性觀察,結合室內青熟果、紅熟果針刺接種法進行辣椒抗性資源篩選,發現了一些對辣椒炭疽病具有抗性的材料。試驗結果表明,田間調查結果和室內鑒定結果基本一致,而且辣椒綠色成熟果(青熟果)與紅色成熟果(紅熟果)室內抗性表現一致。研究還發現,具有抗性的材料主要為朝天椒和部分線椒品系;相對感病的為甜椒和部分線椒品系;耐病的主要為線椒品系,該研究結果與大田生產實際中的表現比較一致。
田間自然發病率和病情指數低的辣椒品種,在室內采用針刺接種法鑒定結果顯示具有抗性,說明辣椒青熟或紅熟果針刺接種法可用于辣椒炭疽病抗性資源的篩選,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3-5],但辣椒品種在大田中對炭疽病的抗性劃分標準有待完善。
致謝:在大田試驗和室內抗性鑒定采收果實過程中得到了成都金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大力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參考文獻:
[1] 盧鑒植,劉建華,鞏振輝.辣椒炭疽病苗期抗病性鑒定方法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1992(5):42-44.
[2] 汪愛娥,丁克堅,馬 珂.辣椒炭疽病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9):508-509.
[3] 馬榮群,黃 粵,宋正旭,等.辣椒炭疽病抗性資源篩選[J].北方園藝,2008(9):186-187.
[4] 毛愛軍,胡 洽,耿三省.辣椒炭疽病抗性鑒定技術及利用[J].華北農學報,2004(2):87-91.
[5] 林 清,呂中華,黃任中,等.辣椒炭疽病抗性鑒定方法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6,19(6):107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