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鳳山:北京御龍古今藝術劇院院長
在新時代里,節奏輕快的流行文化最容易為大眾接受,而傳統的民族文化、國粹精華卻慢慢地被擱置在角落,尤其是年輕人中鮮少有精通或者喜愛這些精粹的。面對這個文化傳承逐漸薄弱的局面,御龍古今藝術劇院這么多年來卻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在環保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之時,她適時將環保與文化藝術融合在一起,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今天幼苗城將專訪御龍的張鳳山院長,共同探討中華文化藝術的綠色歷程。
藝術載體
幼苗城:張院長,您好!請介紹一下御龍古今藝術劇院。
張鳳山:北京御龍古今藝術劇院成立于1997年,是經國家文化部門批準,全國唯一的集體所有制(股份制)綜合性專業藝術劇院,主要以宣傳民族文化、弘揚紅色教育為主體,在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光榮傳統的前提下,在保留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髓的基礎上,始終堅持黨性第一的原則,不斷創新發展。劇院主要以青年演員為主,中年演員為輔,老藝術家做后盾。現今劇院下設京劇團、歌舞團、模特團、話劇團、演員藝術中心、培訓藝術中心、影視劇裝設計制作中心等。
幼苗城:御龍曾為《西游記》、《還珠格格》(一、二部)、《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百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影視劇設計、制作服裝、服飾和道具。與其他影視劇相比,她的服裝設計特點體現在哪里?
張鳳山:與一些粗制濫造、千篇一律的古裝劇相比,我們更加尊重歷史。劇中人物所穿的服裝、頭飾、道具等細節都經過精細考究,因為哪怕妃嬪的一個袖口、一件頭飾都能區分出劇中人物的等級、身份地位。雖然人物造型工序極為繁雜,但是真實地還原中國歷史,弘揚中華千年文化卻有必要之極。
幼苗城:您年輕時是著名演員,后又創建御龍,這是否與您學過并且熱愛國粹京劇有關?從演員到藝術企業家的角色轉型過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張鳳山:是的,我從小開始學京劇,對于國粹有著很深的情感。從藝過程中,我逐漸感到作為國粹的京劇在七八十年代不景氣,最后我選擇離開舞臺,于九十年代創建了北京御龍古今藝術劇院,只為挽救京劇這個民族文化。
我覺得無論運營劇院或是從事舞臺工作,都沒有脫離文藝界,也同樣的精彩,同樣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智慧和勇氣。我是一個低調但追求完美、講究細節的人,從轉型成功至今,其中付出的辛苦,自己清楚。但是我仍然會堅持走弘揚民族文化之路,這同樣也是我們劇院的宗旨,我把她當成一輩子的事。
國粹的現代舞臺
幼苗城:京劇團是御龍的主要表演團隊,她是怎么組成的?請列舉其中的一場劇目并作簡單介紹。
張鳳山:劇院京劇團主要由中國戲曲學院附中97屆京劇畢業班組成,自建團以來從全國各地招收了一批優秀青年演員,行當齊全,十余年中演出兩千余場,并且編排了一臺京劇走進校園專場,給學生們介紹國粹藝術,開設了周末京劇專場與票友同臺演出,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話劇團團長由劇院的副院長、有著深厚藝術實力的著名導演馬征先生擔任,主要負責藝術創作。
其中《鐘馗》這個中國第一部大型古裝探索劇是比較值得關注的,在海淀劇院、天橋劇場、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場等地有數十場演出。該劇配合全新的現代舞臺表演形式,將鐘馗這一傳統民間故事形象演繹得飽滿而生動,突出了伸張正義、驅惡揚善、和諧平安的故事主旋律,高度發揚了國粹精神和話劇風采,得到了觀眾極高的評價。
幼苗城:御龍的京劇團連年參加北京電視臺、央視和全國各地的大型晚會,獲得廣大觀眾的好評。她是如何讓京劇這個與普通民眾漸行漸遠的藝術重新贏回舞臺的?
張鳳山:京劇至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其本身負載了相當多的歷史文化含義。京劇是最具有中國元素的“國粹”,在世界上也代表著中國的一種形象。在今天,京劇因為遠離了生存環境而久病不愈、臥床不起。如果為其醫治雙腿,首先需要在保留傳統和文化底蘊的同時求創新求突破,為的是順應形勢吸引觀眾。多創作些與時俱進的新戲,老百姓愛看的新戲,保留原汁原味,這樣傳統藝術不至于走了調變了味。其次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現在教育部門把京劇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在北京中小學試開相關課程,這無疑是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
我們不需要全民皆兵式地演唱,但作為一種文化素質,我們應該知道京劇是怎么回事,應該學會如何欣賞京劇。如果能在年幼的孩子中間補上這一文化素質課,才能更好地保護傳承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挽救京劇,需要從孩子開始。
幼苗城:御龍的模特團主要展示環保服裝、歷代宮廷服飾和各朝代禮儀,這些服裝的主要材質是什么?融入環保的文藝演出有什么效果?
張鳳山:御龍的環保服裝大多采用生活中常見的紙張、塑料袋、植物葉、光盤等廢舊物品制作而成。
這些環保服裝在款式上更突出環保的主題篇章(即警示篇和未來篇),生動形象地展現出當今環境破壞與污染帶來的危害和通過保護而帶來的美好生態,從而更直觀化地形成鮮明對比。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從環保理念中挖掘時尚元素,外觀典雅而不失華麗。用服裝體現大自然的美好,用服裝的高雅告訴大家,懂得環保也是一種高雅的美德。此外還包括歷代宮廷服飾和各朝代禮儀展,運用中國古典音樂和京劇曲牌,以優美舞蹈身段展現,使華貴高雅的歷代服飾帶來美的享受。
環保公益印記
幼苗城:御龍承辦過不少著名大型活動和晚會,近期最令人矚目的是“地球·唯一村莊”全國大型環保公益活動和中華環保形象大使選拔賽,請簡單介紹這兩個活動。
張鳳山:“地球·唯一村莊”全國大型環保公益活動以“低碳·環保·遺產·傳承”為主題,以公益巡演為主線,以文藝表演、論壇、書畫、攝影巡展等為主要方式,計劃在未來幾年有選擇地深入全國各城市、鄉鎮、社區、軍營、大中小學校園、企業及文化遺產地開展環境宣教行動。
中華環保形象大使選拔賽和中華環保之星選拔賽作為“地球·唯一村莊”的子項目,已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新聞中心正式啟動,此活動每年一屆。著名青年影視演員張一山、海政文工團青年獨唱演員常思思、著名童星林妙可、黃毓嘉林分別擔任了中華環保名譽形象大使和名譽之星。活動以傳播環保理念為宗旨,通過賽式中參賽者的形象、才藝、環保知識與創意,全方位考驗選手。所選拔出來的優秀選手將成為環保愛心的傳播者,配合“地球·唯一村莊”活動,以拍攝低碳環保為主題的公益片、低碳環保宣傳演講、開展“環保愛心接力公益行動”等方式傳播環保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文明消費,創造人人關心環境,人人參與生態建設的良好氛圍。
幼苗城:舉辦以上環保公益活動的最主要出發點是什么?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張鳳山:活動主要以保護環境為根本目的,以公益為基石。通過文藝匯演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推動著環保公益事業。時代在發展,觀念在進步,在汲取以往成功經驗的同時,倡導文化與環保相結合,加深多方互動,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創新,使環保理念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娛樂中,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重視環保,參與環保,為綠色環保多貢獻出一份力量。
在活動中,我們得到了多方企事業單位、NGO組織和媒體的大力支持,參與者也較往年聚增,除了一絲欣慰,還要感謝大家對環保事業的支持。我們也堅信,環保將帶動新的文化潮流,形成一種良好社會風氣。
幼苗城:作為綠色領袖,您認為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培養青少年的環保意識比較有效?
張鳳山:要培養青少年的環保意識,首先家長不妨從身邊小事做起,先做給孩子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吃野生動物,上街買菜自帶籃子,短途出行騎自行車,不亂扔廢電池和生活垃圾,節約用水,等等。同時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起到“仿效教育”的效果。其次可以結合教材,詳細地介紹一些環境污染的成因,結合現今2012年全球各地頻發的自然災難,讓孩子們認識到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危害。最后希望孩子們抽出課余時間,多參加環保公益類活動,汲取環保知識與經驗,做到課上活學、課下活用。
總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通過環保教育,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綠色人才”,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鳴謝:特別感謝北京御龍古今藝術劇院院長張鳳山,他的積極配合及補充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御龍古今藝術劇院網址:www.ylgj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