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學生學習動力缺失的現象非常普遍,從根本上說,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包括興趣、責任感和心理年齡,外因包括家庭環境、教師教育與文化環境。
一、興趣、責任感和心理年齡
其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動力便呼之欲出。其二,責任感是一柄雙刃劍。責任感強,學習的動力強,學習效果可能較好;責任感強,學習動力強,學習效果也可能較差。因此,“度”的把握很重要。其三,心理年齡和學習動力息息相關。心理年齡偏小,稚氣未脫,很可能令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1.興趣引發學習動力
學生對某件事很感興趣,充滿好奇,就會積極地去做,不知疲倦,自得其樂。如果一個學生在某一科目上表現得較為優秀,那就說明他對這門功課很感興趣。例如,我班的學生小謹,她的生物成績很好。無論課上聽講、課外觀察還是進行生物實驗,她都會全神貫注,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可見,興趣是她學習的動力。又如,我班的學生小江。從考試成績看,他一直是班里的倒數幾名;可從動手能力看,他卻是我班不可多得的修理人才。如果班里的公用設施壞了,只要一經他手,定能修繕一新。初中畢業后,小江選擇了技校,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也算是一件幸事。
2.責任感是一柄雙刃劍
責任感是一柄雙刃劍,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就會適得其反。因此,當責任感發揮其作用時,一定要把握好“度”,以免產生不良的后果。例如,我班的小菁和小尚,她們既是同學,又是朋友。雖然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但性格截然不同:一個性格外向,一個少言寡語。因此,兩人對待學習的態度也各不相同。小菁對待學習很謹慎,責任心很強;小尚則整天嘻嘻哈哈,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按她的話說,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這兩人對學習的態度源于各自的家庭教育。小菁的父母是教師,她覺得作為教師的子女,有較好的條件,就應努力學習,讓自己更出色,把學習搞好就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小尚從小身體不好,父母只希望她能夠身心健康、快樂學習。因此,小尚從小就心態平和,雖然學習的責任感欠佳,但聰慧的她成績也不差。高中畢業,兩人同時考進大學。不同的是:小菁進了一本而小尚進了二本。故事到這里也許該畫上圓滿的句號,但生活總會跟我們開玩笑。據說,剛上大一的小菁患上了急癥,需要休學。原來,上了大學的小菁學習依然刻苦,但面對眾多的佼佼者,她的好勝之心摧垮了身體,甚至一提學習就條件反射地流鼻血。這是壓力過重,責任感太強導致的。
3.心理年齡小的不利之處
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在12至15周歲,在這一年齡段,他們的心理開始趨于成熟:一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二是開始注重自己在班級中的學習地位,三是注重在他人的評價中獲得滿足,四是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這一年齡段,學生可能會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以贏得自己在學習王國中的一席之地。但是,在這些中學生里存在較多與其生理年齡不相符的“小頑童”,他們的心理年齡比生理年齡小。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剛小學畢業、升入中學,稚氣未脫,缺乏學習的目標。例如,我班的學生海子,聰慧、淘氣、貪玩。當別人衣衫整潔地坐在教室時,他總會穿著皺皺巴巴的衣服沖進教室;當別人午休后開始為上課準備文具時,他總是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地顛兒到座位上,這一定是剛打完乒乓球回來。我每次對他提起學習的重要性,他都表現出一臉的虔誠。只可惜,他頑劣的天性始終不改。心理年齡小的學生那與生俱來的天性不斷和周圍的環境摩擦著、碰撞著,雙方都見證著失敗,都心力憔悴。面對這種局面,教師該怎么做?恐怕只有等待那不成熟的學生慢慢長大,漸漸明理。
二、家庭環境、教師教育與社會氛圍
其一,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二,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可見,教師的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三,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
1. 家庭良好的期望值將會催生學生的學習動力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寬松的家庭環境會營造民主的氛圍,暖暖的親情會培養學生的好性格,而家庭良好的期望值將會催生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我班的學生小梅,其母是個識字不多的家庭婦女,其父是個文化程度不高的出租車司機,但對女兒的教育和輔導特別上心,他們既細致而深入地了解女兒的學習狀況,又虛心地和老師們交流、探討,并在最佳時機給女兒提供適宜的引導。因此,小梅不僅健康而快樂地學習著,而且對學習充滿了信心,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及時引導和有效教育所起到的最佳效果,這就是家庭良好的期望值催生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2.教師的人格魅力能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
在學校里,那些被中學生喜愛的老師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和藹可親、關愛學生,善于交流、非常貼心,具有涵養、尊重學生,格外敬業、責任心強,學識淵博、富有深度,人緣較好、具有威信。因為學生喜歡這樣的老師,所以愿意聆聽其教誨,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老師那樣有水平的人。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促使學生產生了學習動力。例如,給我班學生教英語的老師。他為人幽默風趣,能和學生平等對話,個人素養較高;他的課堂民主而富有激情,學生的熱情不斷被點燃。就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產生了。
3.健康的文化環境會令學生產生學習動力
文化環境健康,人人愿意追求思想進步,樂于提高自身素養。這怎能不令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呢?例如,我班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每天午休之后,我班的學習委員不是帶著班里的其他學生一起背英文單詞,就是號召大家一同做數學題。大家都在努力用功,學習氛圍特別濃郁。如此濃郁的學習氛圍形成了我班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令學生產生了學習動力。
影響中學生學習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些因素相互聯系、不斷轉化。分析這些因素的目的不僅在于認識,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的教學,不要讓中學生喪失了學習動力。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泉縣哈日布呼鎮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