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普作協會員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俗話說,人無骨不立,骨無節不活。據統計,全世界有3.55億的骨關節炎患者,而我國保守地估計也有1億患者。骨關節炎患者每天忍受著關節疼痛、腫脹的折磨,舉步維艱,寢食難安,身心倍受摧殘,真是苦不堪言。聯合國將每年的10月12日定為“世界關節炎日”,目的就是為了提醒人們重視對骨關節炎的防治,降低骨關節炎的發病率。
一、骨關節炎癥,病根在軟骨
(一)神奇的關節軟骨
關節軟骨雖然僅幾毫米厚,但其結構與成分卻十分精致。軟骨的基質是由軟骨細胞分泌的蛋白多糖,構成的濃度很高的膠狀聚集體。蛋白多糖聚集體形似蜈蚣,“蜈蚣”眾多的足是由硫酸軟骨素分子組成。千千萬萬條蜈蚣形的分子合成網狀結構,就像高度致密的海綿狀網絡。更有趣的是,還有大量膠原纖維支架有機地插入其中,形成哥特式建筑的拱形結構。這一巧妙的三維立體網狀結構,使得關節軟骨就像彈簧一樣富有彈性,不僅經受得住千萬次的外力沖擊,而且防止了運動時對骨骼沖壓造成的損傷。
關節軟骨不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因而其代謝所需營養全靠關節的滑液維持。軟骨表面有無數個6納米大小的微孔,氧與營養物質由此滲透進入,代謝產物也由此排出。關節在運動中間斷受壓,有益于滑液進出軟骨;如關節損傷,軟骨將因缺乏營養交換而萎縮、軟化,甚至退變。因此,關節損傷時應注意休息,以防產生不良后果。
(二)關節的老齡化與退變
關節是人體早衰的部位之一,30歲左右就開始出現退變,如不注意適當保持運動,退變的時間會更早、速度更快。
關節退變的表現:
1.關節軟骨表面光澤逐漸喪失,由淺藍色逐漸變成黃色;關節表面漸漸變得粗糙不平。
2.由于不斷磨損,關節軟骨漸漸變薄,表面出現裂紋,碎裂,甚至導致關節面出現缺損。
3.因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的缺失,造成關節軟骨的彈性結構功能大大退化,且難以修復。
4.關節軟骨表面因缺乏滑液的營養滋潤而漸漸軟化,由光滑如鏡變得粗糙不平,摩擦系數明顯增大,導致關節出現種種功能障礙。肥胖者、長期吸煙者及糖尿病患者等,其關節的老齡化退變更嚴重、更迅速。
因此,中老年人堅持運動,保護關節,防止關節退變,才能保證健康!
(三)常見的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主要癥狀是痛、僵、響與殘。關節軟骨的老化、磨損及骨鈣流失會造成各關節的骨關節炎,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它與老齡化有著密切的聯系,然而如今頸椎病患者已趨向年輕化,許多中青年人因長期埋頭工作,也易患頸椎病。頸椎的椎間盤因老化和磨損使之失去彈性、變薄,受到擠壓就會變形而位置發生變動,可能會被擠向椎孔,造成椎管狹窄。同時,椎體邊緣會發生骨質增生,也可壓迫到鄰近的神經、血管乃至脊髓,使人產生疼痛、惡心、嘔吐等一系列癥狀。
2.腰椎間盤突出癥
是因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引起的疾病。
腰痛和坐骨神經痛是該病最突出的癥狀。疼痛會沿臀部、大腿后側放射至小腿甚至足跟和足背外側,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腰腿痛原因之一,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或彎腰等動作會加劇疼痛,活動或勞累時疼痛加劇,臥床休息后疼痛才減輕。
3.膝骨關節炎
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因而其關節軟骨最容易磨損、老化和退變,是最容易發生骨關節炎的部位。病情初期,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漸漸持續隱痛加重。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后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特別是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關節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局部有明顯腫脹。由于關節軟骨的退化和丟失,關節間隙變小,外力會全部作用到失去軟骨保護的軟骨下面的骨頭上,刺激骨頭產生增生,成為骨質增生(骨刺)。
4.手骨關節炎
手骨關節炎好發于老年女性是由于勞損過度造成關節軟骨磨損老化,大多發生在手指關節,主要癥狀為手指關節酸痛、晨僵(早上起床后,出現手部關節僵硬、發緊,按揉一會才會緩解)和腫脹,甚至變形。手指局部骨性出現增大,關節粗大,可形成結節。
5.足骨關節炎
足部的趾關節、踝關節由于退化、外傷或運動過量等原因,導致足骨關節炎,通常表現為局部疼痛,或者按壓疼痛,嚴重時會從睡眠中疼醒,甚至發生關節畸形。
二、骨關節必需的四大營養素
(一)氨糖——補充關節軟骨的基質
氨糖的全稱是D-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單糖,它能合成人體中關節軟骨基質的原料。
臨床試驗表明,氨糖分子小,易吸收——服用后2個小時就吸收進入血液,4個小時便出現在關節腔內。值得注意的是,氨糖對骨關節沒有直接作用,因為它在人體內很快變成透明質酸(又稱玻尿酸),這是關節蛋白多糖的重要成分。現在有醫院直接為患者注入透明質酸,這種方法很直接,但是必須防止感染。
口服氨糖,對骨關節炎可起到潤滑、消炎、鎮痛、修復及提高關節功能和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大量試驗發現,氨糖服用量必須達到1 500毫克/天才會對骨關節起到上述良好的作用。
有人問,糖尿病人不能多吃糖,能不能服用氨糖?回答是可以服用,氨糖因葡萄糖分子有了氨基,就不能被葡萄糖分解酶相認,所以不參與糖代謝,因而不會升高血糖;同時,氨糖呈堿性,使血液的pH值帶弱堿性,更有利于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有助于降低血糖。
(二)硫酸軟骨素
硫酸軟骨素是一種酸性黏多糖,易溶于水,吸水性強,是構成關節軟骨蛋白多糖的成分之一。
它具有明顯的親軟骨性,吸收后可優先進入軟骨組織,增加關節內的滑液量,提供“墊襯”作用,增強關節的減震能力,并緩和行走或跳動時的沖擊和摩擦。
它可促進新的軟骨組織形成,體外試驗研究表明,硫酸軟骨素能增強軟骨的再生。
硫酸軟骨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為軟骨輸送重要的氧和氨糖營養素,防止因滑液缺失,導致軟骨營養不良、干涸、變薄及脆弱,以促進軟骨更新和愈合。
硫酸軟骨素的抗炎作用明顯,且無任何毒副作用。每日攝入800~1 000毫克為宜。
(三)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分子在軟骨內形成拱形支架,對于軟骨的彈性與緩沖有重要功能,對軟骨的耐磨、抗壓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膠原蛋白現在已作為許多保健食品的重要成分,是骨關節抗衰老的重要保健營養素之一。
(四)鈣
鈣不僅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關節軟骨的重要組成。補充鈣質對骨關節炎的康復有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