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一定要敲到學生的心靈上,才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定要多下功夫,課前做好充分地準備,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的課堂導入,讓學生感受語文的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幾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以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方法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的導入的方法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導入應當是課堂教學流程中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怎樣導入呢?下面談談筆者的一孔之見。
一、趣味性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滿情趣的導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劑課堂教學的氣氛和節奏。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一種形式,上課伊始,先讓學生猜謎語,再導入新課。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時,先讓學生猜一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白胖子。”由謎底導入對“落花生”的學習,過渡自然,學生興趣盎然;兒歌是小學生喜聞樂唱的一種藝術形式。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引進一些兒歌,并加以誘導,可發展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如有位教師講詞語的正確搭配,開始時先念了一首兒歌:“小槐樹,結櫻桃,楊柳樹上結辣椒;吹著鼓,打著號,抬著大車拉大轎;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上漂,你說可笑不可笑?”隨著兒歌的結束,孩子們放聲大笑,笑聲中,已初步體會到正確搭配詞語的重要。接下去講課,效果當然好了。
二、介紹性導入
介紹作者導入新課,雖然在小學階段用的比較少,但了解作者卻也是一種課文解讀的切入點,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知人論世”。課堂導入以引導學生從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際遇,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如在教學四年級的《生命生命》時,教師先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命運》。然后問學生:“這是首什么曲子?你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學生發言,教師再總結:“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說是十分的悲慘,可是他憑著驚人的精神和意志,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喉嚨,而且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藝術。在我們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許多類似這樣的人物,如張海迪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生命 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與他們有著相似的命運,她從小病魔纏身,肉體和精神受到極大的折磨,但她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更強烈地呼喚生命,她寫的文章《生命 生命》將再次帶給我們對生命對人生的震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品味她的這篇文章《生命生命》,感悟作者的心靈?!?/p>
三、看圖導入
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絡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較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故事導入
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征,利用故事的感染力來導入新課,能誘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先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大年夜生活,然后我再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長長的金黃頭發,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從小沒有了媽媽。天天靠賣火柴維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極了,還下著雪,這天沒有人買她的火柴,天已經黑了,她還在街上走著,走著……,講述了與主人公命運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的心情,從而促使學生急不可待地去讀書,去了解。通過簡短有趣的故事引入、生動且富有童趣的語言的描繪來表現情境,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融入其中,使我們的教學活動富有情趣、充滿吸引力。
五、“直述式”導入
就是教師以直接講述的形式,給學生以引導。這大多用在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信息量很大,給學生的自讀活動作直接的鋪墊。這種直敘不等于是“灌輸”,關鍵在于直述的效果能否引導和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臨近結束,教師問學生:“周瑜與諸葛亮誰的年齡大?”大家一致認為諸葛亮年齡大。有的說:“我在電視上看到諸葛亮胡子老長老長”;有的認為:“諸葛亮足智多謀,如果年齡不大哪來那么多經驗。”這時教師可直述史實:“周瑜生于公元175年,死于210年;諸葛亮生于181年,死于234年。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當時周瑜34歲,諸葛亮28歲,比周瑜小6歲。這么說吧,當周瑜在孫權帳下威風凜凜當元帥的時候,諸葛亮還只是個農村‘待業青年’呢,他可是自學成才的?!苯處熞嗲f亦諧的一席話,是直述其事,但有很重要的“引導”作用?!霸瓉碇T葛亮比周瑜還小6歲”這一史實,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了讀書興趣,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學生的思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周瑜的“妒忌”,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音樂導入
音樂是一種極富內涵的藝術語言,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鍛煉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根據小學生年齡特征,他們大多都喜歡唱歌、追星、聽音樂,在播放音樂中自然引發他們的興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們的課堂氣氛顯得放松。學生在消除緊張心理的同時得到鼓勵,自信心也隨之提高,他們也就能大膽地在課堂上開口了。借助與課文緊密聯系的歌曲作為導入途徑,這種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又可活躍氣氛,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如我在教學《猴王出世》這篇文章時,我先播放了《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由于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詳,所以有的同學便情不自禁地跟著唱了起來。于是我順勢問道: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電視劇的主題曲嗎?生齊聲答道:《西游記》。我又問:你們最喜歡《西游記》里面的誰?為什么?于是,同學們紛紛討論起來了。我指名讓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入主題:老師發現大多數同學都喜歡孫悟空,那么你們知道他是從哪里來的?他又為什么被稱為美猴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猴王出世》。這樣,很快就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一節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就在這種輕松地導入方式中拉開了帷幕。
當然,新課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遠不止以上這些,究竟選擇何種導入法,要根據實際情況,因人制宜,因課制宜,一切從實際效果出發,切忌生搬硬套。我們只有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所蘊涵的理念,認真研究每一節課每一個環節,才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才能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