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向縱深發展,新時期下就教育對教育的綜合性、整體性及民主性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不同要求對教育方法進行新的探討,研究,但就其宏觀而言,無非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融入創新思維、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授之以漁、注重教學方法民主化,教學內容時代化,教學思想進步化、掌握好理智和情感的統一,使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它們將會是未來語文教學方法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探討
一、注重在教學中全面融入創新性思維
正如江澤民所說:“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用樂觀積極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如陶行知說過——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
二、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授之以漁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多以傳授現成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自己的思維以及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和升華程度。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逐步演變為灌輸機,形成一老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講課”為中心的“三中心”,猶如柏楊先生筆下的醬缸,學生只顧接收老師傳授的課堂知識,放在那里不斷攪拌,從然是多活躍的思想,一經教條式的傳輸,所有特色都消失,只留下一缸渾濁的東西,用來應對冷冰冰的應試教育制度。應對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唯有轉變教學觀念,注入新的教學模式,淡化教師與學生的界限。如錢夢龍老師的“三主,四式”的語文導讀法,注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培養,讓學生同老師一樣用自己的觀念審視分析問題,達到理解升華知識的效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本身是學生接受思想文化薰陶的一門課程,而學好語文更重要的是學會一門技巧。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
三、注重教學方法民主化,教學內容時代化,教學思想進步化,激發學生思維能力
古往今來,教學的形式百年不變,學生在下面坐,老師在臺上教。當一個老師形成一套自我理論的時候,一種強大的力量將會使學生無條件接收老師的傳遞的信息。多元文明僅以一種形式一種角度一個觀念出現在學生視線和腦袋時,單憑這固定的形式足以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學生只會迎合老師的口味。我們學習并不是把知識裝在腦袋里,而是應該把裝在腦袋里的知識形成自己特有的體系,形成思想。給學生一個平臺,嘗試一下學生將老師聽的形式,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觀點,才能打破思維的束縛。另一方面,語文是與時俱進的一門課程,因而一套完整的語文教學體系,里面更應注重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的結合,這不僅要求教學內容的時代化,更要求教學思想的進步花化。唯有將時代發展的需要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才能更新學生的各種觀念,提起學生興趣。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主張:“調整語文教學內容是改善語文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課本是死的,思維是活的,唯有多角度,多形式的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思想,才能突破傳統模式。推陳出新。
四、注重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
教育就是注重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然而,現今的一些學校收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往往只是傾向于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的培養和開發,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發掘和成長。特別是隨著“智力教育”轉向’人格教育“的變化,人們對人文人性知識的認識不斷加深,人們只會更加關注情意性的教學。比如于漪老師的情感教學,她認為“語文教學要直面于‘人’,根植于‘愛’,發軔于‘美’,著力于‘導’,作用于‘心’”。因此,如何使學生智力于非智力協調發展,實現理智與情感的統一,是今后語文教學方法研究的一大課題。
五、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時代的發展伴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已經成為科技的時代。因而,新時期下的教學少不了現代化工具。現代教學手段的各種視聽設備日趨自動化,微型化,智能化,專門化,更使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范圍日趨廣泛。例如投影儀,幻燈機的使用,語音實驗室的使用。在提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通過網絡的力量礦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不僅提高率教學的上課效率,教師上課的靈活性,同時提高教學的質量,達到教與學的雙收,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東西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
六、追求教學方法民主化
實現教育民主化,教師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意味著教師不以“權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與學生共同探討真理。師生都能有主觀能動性,他們互相認識,互相合作,將對教學方法的實踐和應用起決定性作用。主體間的互動性使師生更加配合默契,合作和諧,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相長”。而這種相互合作和諧,默契配合則表現為教學民主性在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即師生主體間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相互配合,共同進步。這種民主教學精神如果得以發揚,能促進學生創新和探求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探求民主化教學方法,如何建立和諧默契的師生關系,創設融和的課堂民主氣氛,追求師生關系主體間的相互作用效果,將是未來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大趨勢。
七、結束語
論述教法又必須論述學法。因為教學就是“教師和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以掌握知識體系、技能和技巧為目的的連續不斷的相互作用的活動的總和”(譚惟翰《教學中誰為“主體”》)。以我之見,新時期下的語文教學方法應往多元化,綜合化,現代化,民主化方向發展。
現代化資源、最廣闊的精神自由的人。語文閱讀教學在此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師,在新觀念的基礎上,改變原有教學方式,將“以人為本”“素質教育”“創新”“民主化教育”
“現代化教育”等植根于各科教學當中,適當地在教學中運用心理學知識等等其他學科知識,
這在教學方面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體現。現代的教育趨勢要求教師不僅掌握專業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懂得從學生的角度去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只有不斷地加強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恒杰《淺議新時期語文教學方法》大觀周報.
[2]周久璘,做一名有效的教師[J].江蘇教育研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