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失血性休克是外傷常見病癥,多見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胸部閉合性損傷、腹部臟器損傷內出血、嚴重多發性外傷、大血管損傷、顱腦開放性損傷等。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搶救、護理,將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怎樣對該類患者進行有效性護理,值得廣大醫護人員深入探討、研究。
關鍵詞:失血性休克;生命體征;護理方法
對失血性休克病人緊急搶救、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注意生命體征、有效護理是提高治療效果的必要程序。 失血性休克其發病急驟,進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處理極容易導致患者死亡,筆者對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的護理總結分析,認為在護理工作中必須密切觀察病情,及早發現休克的早期癥狀,及時、準確、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和護理措施,緊密配合醫生進行搶救。患者需要手術時,在手術中應及時給病人止血,保持呼吸通暢,并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必要時給予強心劑和血管活性藥物;手術后加強對病人各種生命指標的監測和護理,例如,病人意識狀態,體溫,呼吸,血壓,必要的須進行中心靜脈壓的監測等。
一、臨床護理資料
總結病例如下:患者男7例,女16例,患者年齡不等。致損原因有以下類型:壓軋傷、刀刺傷、墜落傷等,以胸部、腦部、腹部等部位損傷為主,多伴隨多出骨折。臨床護理體會:患者如果能夠得到正確、有效的護理能夠有效防止病情惡化甚至避免病患死亡。
二、護理方法
1.保持患者正確體位
應該讓患者保持仰臥姿勢,為了使下肢靜脈血回流要將病人下肢適當抬高,這樣也可以有效增加流回心臟的血量;將患者頭部、胸部適當抬高,這樣可以使膈肌下降,減輕呼吸時的阻力,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切忌不要讓患者頭部過低,這樣會導致患者顱內靜脈回流,從而使顱內壓上升,對患者腦部供血極為不利,嚴重可導致腦部血管破裂、造成患者死亡。
2.及時、有效為患者止血
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護理人員應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減少大出血,如局部壓迫,止血帶止血,加壓包扎等,一般用無菌敷料加壓包扎止血。本組病例中對于表淺動脈出血特別是外傷引起的動脈出血我們迅速使用局部壓迫,加壓包扎止血;而對于手術中深動脈的破裂則應及時找到出血點,用止血鉗或結扎止血;術中大面積滲血使用明膠海綿,淀粉海綿,止血粉等藥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鹽水紗布輕壓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3.迅速建立靜脈通路
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可以盡快補充血容量創傷性失血休克病人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為預防低血壓導致的腦缺氧、心搏驟停或者臟器功能損傷等惡性結果的發生,必須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一條專供為患者輸血使用,另一條為患者輸液及各種搶救藥品使用。路徑選擇以大隱靜脈為宜,大隱靜脈位置淺,即便在看不清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解剖位置順利刺入。必要前提下可以選擇頸部靜脈穿刺。補充血容量時應遵守先晶體后膠體的原則,輸液速度可根據患者的血壓、脈搏、每小時尿量隨時調整,一般補液速度要快,一小時輸液量可少于1000ml,重癥休克時在20~30min內輸入液體1500~2000ml。補液時判斷輸液速度是否適宜的標準是:在快速補液過程中,心率下降,血壓回升,呼吸頻率可加快,尿量增加。準備大量輸血,輸液及給予搶救藥物。輸液,輸血必要時加壓輸注,補充有效血容量。在搶救的過程中應做到分秒必爭。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糾正休克同時,盡快采集血液標本做血常規、血型、出凝血時間檢測,及時聯系準備配血,為進一步的搶救節省寶貴的時間。
4.保證患者呼吸通常
休克病人都處于缺氧狀態,保持呼吸通暢維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在護理過程中需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雜物。觀察呼吸形態、監測動脈血氣、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許可時鼓勵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協助病人做雙上肢運動促進肺的擴張改善缺氧狀況,遵醫囑給予吸氧鼻導管給氧時用40%-50%氧濃度每分鐘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靜脈血氧濃度。
5.對患者的心理護理
由于休克起病急且十分危急,特別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大量失血時都會感到恐懼,特別對手術普遍存在恐懼心理。而且同時存在缺氧癥狀,使得病人呼吸加深加快他們往往顧慮重重,精神緊張,情緒不安。對于這種病人,護理人員應該努力使他們消除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護理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職業語言“解除恐懼心理,恢復良好心態”的特殊功能。通過語言和情感的交流,使病人對醫療環境、手術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做到身心愉快,自愿合作,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
6.密切觀察患者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出現的并發癥
患者長時間休克,使體內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從而導致臟器缺血甚至衰竭,患者隨時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和心肺腦綜合癥,,要及時補充血容量,防止患者腎臟衰竭,注意輸液速度,防止患者心臟衰竭。患者如果出現面色蒼白、皮膚冷濕、脈壓縮小等現象則是休克加重的表現,醫護人員要做好下一步搶救的準備工作。
三、結語
失血性休克是機體以有效循環血量銳減為共同特征,并導致微循環灌流不足,細胞缺氧,各重要臟器技能代謝絮亂的全身性病理過程,為一危急的臨床綜合癥。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和護理,將導致普遍性細胞功能損傷,生命重要臟器的功能喪失致機體死亡。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時治療,迅速恢復血容量,呼吸通暢的情況下,大多能夠完全好轉。積極有效的護理配合是搶救成功的重要環節,急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搶救意識,過硬的急救技能,熟練掌握急救藥品、儀器的使用。靈活應用危急急救程序,在搶救的過程中,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分秒必爭,同時做好相應的記錄;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醫護人員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邊前進邊摸索,努力學習護理學的理論知識,將理論和臨床護理實踐結合起來,為患者撐起生命的保護傘。
參考文獻:
[1] 羅玉英,手術室護士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
[2] 雅清,張艷柏,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護理體會[J]中華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
[3] 彭秀萍,35例創傷失血性休克的急救護理[J],現代醫藥護理,2007.
[4] 李錚,外科護理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1-22.
作者簡介:明建平(1962-),女,漢族,吉林省榆樹市婦幼保健院主管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