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予空間,創造環境,給學生的創意意識培土澆水
現代教育強調發現學生的個性一面,將其轉化為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無論是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都與每個人的個性密切相關。傳統教育的填鴨式方法,只講求正確答案,將老師視為權威,學生的絕對服從,在這種氛圍里,根本不會產生創造性,只會使學生變成一個又一個的應聲蟲,變成“正確答案”的奴隸。不會思考,不會反思,何談創新?因此,給予學生寬松的環境,提供講話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其自由發揮,學生才能變得思路開闊。老師的寬容,容許學生說錯,可以有與眾不同的思維,而不是指責或者嚴加懲治。老師對孩子的思考是期待的,鼓勵創新。只有這樣的激勵與發現,科學有效的師生互動,找到最佳的手段與方法,發掘學生最大的潛力,全體參與,提高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比如我在講解《光盤架的設計》一課中,先給學生們觀察了很多光盤架的圖片,經過簡單的思考與總結后,將學生放到學校的院子里,要他們觀察身邊豐富多彩有世界,重新發現,整合再次進行創作,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在這樣開放的環境里,有放松的空間,有動腦的機會,有愉悅的身心,學生們比在課堂中抱著書本待在座位有了更大熱情來學習。從而迸發出了更多的能量,打破自身原來的成見與知識格局,在快樂中接受新知識,綜合見聞,開啟自己的創造之旅。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既發現了生活中的美,又不覺得學習有多么的乏味,這樣便激發了“學生的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培養了能夠審美,能夠表現美的人才。
二、打破舊式封閉的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的創造性
傳統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必須靜坐在座位上,一絲不茍的聽眾老師的指揮,等待老師一口一口的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的任務與進度,也不得不將自己的教學時間安排得嚴絲合縫,給予學生互動討論的時間非常少。一些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時會與老師的方法與理念相背,這些可能會阻礙“正常”教學進度的情況往往在傳統課堂里被無情的抹殺掉,因為以教材為中心的標準,控制學生的言論方向,使學生被圍困在各種條條框框的樊籠里,不敢說話,即使心里放著一萬個問號,也只能聽任老師按照既有的安排去講課。從而從喪失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失去了表現自我的熱情。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原動力,盡管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們都成了機械呆板的機器人。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盡量開放,老師應該放下舊有思維下的老師權威,給予學生出錯的機會,放開自己萬能的掌管一切的手,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方式方法開發學生的個體能力,交流合作,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發現不同的解題思路,去感知,理解,創造,這樣學生才可以找到不同知識間的關聯,發展綜合能力,有機會創造性解決問題。
三、啟發學生由此及彼的思考模式,拓展思考范圍,培養創新能力
“美術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可見,美術教育可以廣泛的關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識,而美術個體的創作便是將之分解整合,產生新的創造。在現代教育越來越趨向于專才教育的形勢下,往往將學生的知識局限于某個科目或者門類下,學生在專業內知識了如指掌,而一旦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識便容易陷入困境。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兩點,第一,加強跨學科教學的研究。第二,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研討和探索。老師應該千方百計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綜合運用各個學科或者非學科知識與技能,創造性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這樣就要求注重提供給學生機會,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美術或者與美術相關聯的知識,發現其內在的聯系,找出雙方的異同,進而圍繞兩者,再解構整合。這就是引導發現教學模式。要進行這種模式的教學,就要在教學時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對知識的吸收歸納能力,利用這些條件,科學的設計教學過程,選擇其他學科中有益的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如計算機、網絡、音樂、語文詩詞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該模式以培養學生的探新求知、概括歸納的能力為教學目標。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獲得新知,學會學習,積極開發學生思維活動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因此在教學課堂結構設計方面,要有契合中心主題的觀察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該學習內容的興趣,提出有示范效果的范畫,學生通過自我的分析與總結找出作品中的規律,從構圖到細節的處理,感受美術作品中如何將美升華。再者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探索研究,可以引導學生研究新知識中的重點部分,進行精練的講解,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歸納總結出創作中的技巧和方法。之后老師就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以逐條有針對性的解決。比如在講解《有趣的漢字》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甲骨文的解說上。對于古代人怎樣利用圖畫表現文字的意義,通過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進行了翔實的講解與剖析。而又從學生的生活著手,請一些有獨到見解的同學發言來集思廣益,去發現創造美的途徑,對自己熟悉的形象概括歸納,發明自己的圖畫文字。這樣的示范講解,無疑使學生理解得透徹。其后繼續提供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去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創新。再通過老師的巡視輔導,重點幫助學生加深對美的理解。
四、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游戲教學法是小學教學中最有用且最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學生喜歡玩樂,喜歡在比賽或者游戲這種形式帶來的歡樂氛圍,如果可以寓教于樂,那么,作為老師又何樂而不為呢?而主要的是,老師要多閱讀,多思考,學習將枯燥的課業內容轉化成游戲的形式。這無疑給老師帶來的很多的挑戰。比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分清黑白,了解異同,發現規律。評價教學法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審視的機會,發現自身的不足與優點,通過評價過程中的鼓勵、夸獎,引發學生更大的潛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真正意義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總而言之,將新課標作為教學的準繩來進行教學,才能產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現代化人才,也只有老師有這種覺悟,才能在教學理念巨變的洪流中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