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生活作為教育的資源,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以鍛煉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使孩子形成客觀、寬容、忍耐及和諧的心態。拒絕挫折,就等于拒絕成功,如果在幼年時期受到積極的挫折教育,就會理順受挫折的情緒,給自己開拓出可以容納自己奮進的心境。
關鍵詞:幼兒;挫折教育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識地利用和設置挫折情境,通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使幼兒正確認識挫折,預防挫折,正視挫折,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耐挫能力普遍較差,而這些孩子要面對未來、面對社會,因此我們嘗試讓幼兒在日常活動中學習與鍛煉,從而增強幼兒面對挫折的經驗與能力。
一、注重幼兒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減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數,就要增強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如掌握與年齡相符的知識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會穿衣、系鞋帶、疊被整理玩具等,如果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會做,他就會在集體活動中落后于別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會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這些基本技能以外,還要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遇到困難不退縮、失敗后不悲觀等。在日常生活中應抓住機會隨時教育,隨時觀察,為他們提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當幼兒進步后,我們一定要以積極的態度給予贊揚和鼓勵,強化幼兒的行為,并隨時表現出認可的神態,使幼兒的受挫意識得到改變,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兒童的許多能力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兒童面對問題時,教師不應以“決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決定、執行決定,而應作為“顧問”,向他們提供建議,對他們的選擇提供咨詢,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最后由兒童自己做決定并實施。這種教育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兒童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
二、樹立榜樣,增強孩子必勝的信心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生動活潑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動幼兒。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來教育孩子,樹立榜樣。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這時,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平靜地對幼兒說:“沒關系,老師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或者說:“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老師這樣的行為給幼兒很好的暗示,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對待挫折,怎樣勇敢地面對未來。另外,教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教育孩子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挑戰。幼兒在走“獨木橋”游戲時,有的會說:“老師我怕,我不走”。這時我說“別怕,你可以的,你一定能做好,加油。”或者說“我相信你會跟壯壯一樣勇敢的。”這樣在榜樣的力量下,孩子會變得的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勇敢,增添了戰勝困難的自信。這時,一句“你真行”就會變成孩子的“我真行”。
三、真實感知,細致引導,鍛煉孩子耐挫的個性
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我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歷挫折后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教師的親身經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兒通過這些真實可感的事實直觀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的認識,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面對挫折的信心。作為教育者應該給孩子面對現實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的。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經歷。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做錯事、說錯話,那不要緊,我們要告訴他們,人在小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學家小時候也常常犯錯誤,他們也會遭遇失敗、挫折,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挑戰。
四、創設情景,提供機會,利用一些困難情境訓練幼兒
幼兒的活動范圍有限,許多挫折是現實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情景和機會,讓幼兒得到各方面的鍛煉。為了提高幼兒對挫折承受能力,我們可設置難度不等的情境,讓幼兒逐步經受磨練,有目的地去培養幼兒的耐挫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創設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等等。還有,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容易讓幼兒接受和掌握戰勝挫折的方法。在游戲時可設置一些人為的障礙,讓幼兒自己解決……如讓幼兒到暗房子里去取東西;和小朋友鬧矛盾怎么辦;戶外游戲時設計一些有挑戰的活動,引導幼兒爬障礙物等,在角色游戲中可安排幼兒分別扮演人際關系沖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導他們分析產生沖突的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等等。
五、把握適度,正確處理挫折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幼兒個體素質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人為地設置陷阱,使孩子在壓力面前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經常遭受這樣的挫折,孩子就會產生“無能”的感覺,感到事事失敗而喪失自信心。在實施挫折教育時,一定要把握好“度”,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在認知方面,教孩子正確理解挫折,懂得挫折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方面,教孩子充分體驗挫折,消除對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為方面,教孩子掌握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正確的反應方式。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導孩子正視挫折,在遭受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想辦法戰勝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我們應該在平時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跳一跳就夠得到的任務,讓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難退卻、逃避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批評,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當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給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
總之,挫折對兒童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挫折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教育體系中應加強挫折教育,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重視對兒童實施適量的挫折教育。只有這樣,我國兒童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出能應對新世紀競爭與挑戰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海州,邊和平.挫折教育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
[2]楊秀芹.讓孩子經歷挫折.《幼兒教育》.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