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力量,是推動學習的動力之源。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努力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和個性弘揚,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呢?結合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師生情感相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以師生之“情”為基礎,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學生對某位老師感情越好,就越愛聽他的課,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并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反之,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那對他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
1.要多接觸,多了解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火熱的情感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與學生打成一片,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急其之所急,想其之所想,隨時注意對學生進行感情投資,這樣會給學生帶來學好各門功課的力量,教師愛得越深,學生就學得越有勁,效果就越好,有人把這叫做“愛的感應”。
2.要多尊重,多鼓勵學生。多鼓勵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評價手段。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對于一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上沒有成就感,易導致厭學、恐學的心理狀態(tài)。不少學生在學習中想學學不進,記憶差,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果自然就差。這就要求教師更應多親近,多鼓勵。并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具體的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當學生成績不好時,不是一味地加以指責和批評,而是在幫助學生分析原因的同時指出他的極其細微的進步,加以肯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
3.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要求。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jīng)常和同學們說說知心話,聽取他們在教師課堂教學上一些想法。當學生把自己的老師當成知心朋友時,師生感情就融洽了。學生便能主動對教師提出意見和要求,使教學方法更貼近學生的需要,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顧及師生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教師的親切感,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相融的良好環(huán)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
二、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1.精心設計導言。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課堂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一篇文章的開頭寫得引人入勝,方能使讀者產(chǎn)生一種非讀下去不可的強烈欲望,一堂課也是這樣,新穎別致,動心觸情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明白本課的學習要求,集中學生的思維方向,而且能啟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情緒,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的效果。剛上課,學生思維沒有轉換過來,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句幽默的話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可緩解教師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又可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活躍教室氣氛,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堂一旦出現(xiàn)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上課前兩三分鐘,是一節(jié)課的熱身時間,可以全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活動或表演,比如即興演講、美文朗讀、詩歌背誦、戲劇表演等這樣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2.發(fā)掘教材內(nèi)容,精心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設置疑問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語文課本身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貼近,要善于發(fā)掘,針對重點、難點,精心設疑、質(zhì)疑。設置懸念不失為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影視作品中,一個精彩的懸念能抓住觀眾的心,同樣,一個精彩的懸念也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去。例如在教《詹天佑》一課時,我讓學生找出修路時遇到的困難——坡度大,火車爬不上去。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了,紛紛尋找答案。通過這些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的火花,提高探索問題的熱情,課堂氣氛迅速活躍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試想,如果教師上課平鋪直敘,一講到底,不設置學生感興趣的疑問,不講究方法、技巧,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嗎?
3.善于運用生動活潑富有情感的語言,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是門語言藝術,知識的傳授,師生情感的交流主要是依靠語言來進行。教師課堂語言修養(yǎng)的差異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要使語文課的教學內(nèi)容被學生所接受,教師在使用課堂語言時就應追求一點“聲”、“色”、“情”的藝術,在講課時的語調(diào)要有輕有重,有起有伏,適時調(diào)整講課的力度和速度,讓學生聽了不但明確生動,而且能產(chǎn)生一種美感,勃發(fā)一種情趣。教師的面部表情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情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通過自己的表情去感染和吸引學生。同時,教師課堂語言要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努力做到以理動情,以情助理,以情達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從中領略到語言的美感和精神的鼓舞,從而產(chǎn)生濃厚興趣。
三、品嘗賞識的魅力,彰顯學生個性
現(xiàn)在生活中的孩子,得到更多的不是賞識和鼓勵,而是批評和訓斥。因而,學生對學習不能萌發(fā)出太多的興趣,缺少了獲得知識的快樂。正如新課改所倡導的,讓教師蹲下身來和同學講話,作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孩子們。在教學中我高度重視學生獲取知識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組織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不失時機地運用引導賞識、鼓勵的教學機制,放大學生的進步點,努力尋找最為適合的表揚語言,贊賞他們,鼓勵他們。大力踐行皮格馬利翁效應,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轉變學生的被動思維,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點,使課堂充滿歡聲笑語,精彩紛至而來。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一部分學生脫穎而出,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教學效益顯著提升,師生關系也變得日益融洽與和諧。
四、 重視說,提高興趣
農(nóng)村的孩子往往比較害羞,不敢說,再加上缺乏語言環(huán)境,所以能大膽說的學生少而又少,因此在聽說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布置難易適度的練習,以使學生取長補短,在原的基礎上有所進步,產(chǎn)生一定的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不斷變化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感到新鮮有趣。我采用的具體方法有:
1.讀繞口令。要求學生模仿教師說一些繞口令,然后反復讀等形式訓練他們的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
2.開展朗讀背誦比賽。朗讀,背誦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選出某些典型的課文,精彩的段落,要求大家分組開展比賽,看誰讀得準或背得好,并評出每次比賽的優(yōu)勝者。
3.講故事。小學生對講故事特別感興趣。在課前5分鐘可安排一名學生講述課文中一些重要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既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輕松自如地進入新課學習。總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但卻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忽視。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具體特點靈活運用。正所謂“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最重要的目的都是讓課堂輕松愉悅,讓學生學有所獲,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服務于教學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