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柔道項目運動員訓練損傷的特點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對柔道運動員30名的損傷部位,損傷性質、損傷的時間進行分析。研究的結果在詳細分析探討其致傷原因的此基礎上提出預防運動損傷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一、選題依據
在各種競技運動項目中,尤其是像柔道這樣的同場對抗性項目更是如此,運動損傷是影響運動員競技能力發揮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決定運動員運動壽命長短的至關因素。柔道是一種兩人身體直接接觸、徒手較量、競爭性很強的體育項日,它包括投技、寢技、絞技以及關節技等,投技不僅在對方使技時容易造成自己受傷,而且當自己主動使技時也很造成自身受傷,尤其是在做集體自由練習時容易發生被其它組練習者沖撞后而受傷。柔道動作常常沒有完成便被對方抵制破壞,這是造成柔道項目受傷多的客觀因素之一。因此,對待運動創傷,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應積極預防、及時治療,若拖延至久或治療不當,不但會使多年訓練的心血付之東流,影響訓練和運動成績,還會使患者深受痛苦,甚至發生嚴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針對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現狀進行調查,探求柔道運動損傷法和原因,尋求相應的防范措施。本文正是基于這種思想,對柔道運動常見損傷的預防措施做一些相關的調查和研究,為把運動損傷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提高柔道技術整體水平做好服務和配合工作。
二、柔道運動員的損傷研究
國內關于柔道運動員損傷的研究較多,孟維宏在《對柔道運動員賽前受傷的分析》闡述了柔道運動員受傷的幾點原因一:大運動量、大強度訓練;二 技術動作不合理;三不同的級別運動員進行對抗等。張龍,陳松在《優秀女子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現狀調查及對策》中對我國優秀女子柔道運動員損傷情況以及損傷原因進行了詳要的分析;梁洪洲,李萍在《柔道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其防治》針對指、腕、肩和膝的損傷原因進行了調查,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給出了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周道訓在《對女子柔道運動員手指關節損傷的初步研究》中對之關節損傷的類型作了統計調查,并針對預防能夠措施給予了一些建議;潘靜嫻,劉俊林等在《論柔道運動創傷的預防》針對防止創傷給出了相關的注意建議;張志榮在《柔道運動的損傷及預防》中針對柔道運動損傷的預防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諸如此類的研究還有不少,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都已經詳細的研讀在此不再一一羅列。論文選擇該題目是想針對柔道運動員的損傷現狀進行深入的調查,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校柔道運動員自身的損傷特點分析原因,并探討相關的防范措施。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柔道運動員30名(男子22名,女子8名)柔道運動員為研究對象,調查他們近兩年來運動損傷發生的情況。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30名運動員中包括國家健將5名,國家一級25名。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21.5歲,平均專業訓練年限8.4年。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進行搜索,在圖所書館查閱包括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體育科學等在內的重要學報和刊物,收集相關文獻全面詳細地了解有關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方面的研究內容,為論文工作的下一步進展奠定了比較充分的理論基礎。
四、運動損傷發生類型的調查結果
運動損傷的種類以關節扭傷(14例,占29.1%)和肌肉拉傷(12例,占25%)為主。損傷部位和種類的相對集中與柔道運動身體接觸多、對抗性強的動作特點有關。從解剖學觀點看,膝部損傷較多與膝關節的特殊結構有關,在其受到側面的暴力作用或當關節屈曲時,大、小腿間猛然的回旋運動,都極易造成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由于柔道運動員腰部和肩部肌肉發力較多,諸如姿勢不當、用力過猛、疲勞或其他多種原因都可能造成這些部位的肌肉拉傷或勞損。其他部位的損傷則主要是由于運動員倒地時不正確的落地方式造成的。
五、關于運動損傷的原因調查結果
柔道運動員與其它運動項目有著各自不同的創傷好發部位及專項多發病,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潛在的因素:一是柔道運動項目有特殊的技術要求;二是身體某些部位存在一定的生理解剖弱點。
六、運動損傷發生的季節分布和分析
在不同季節運動損傷發生的比例是大有不同的,其中冬季發生損傷的機率最高達到了總損傷人次的47.9%,作為一名優秀的柔道運動員也不能忽視熱身,因為冬季氣溫比較低,肌肉的粘質性比較高,動員起來需要一段時間,由于習慣了夏秋季節的訓練習慣,使得在冬季不延長準備活動的時間,這就很容易造成損傷的發生。
雖然柔道運動員在訓練場受傷比率大于賽場受傷比率,但是在一定的訓練周期內,由于運動員在訓練場訓練的時間遠遠大于賽場的比賽時間,因此,柔道損傷的預防,應該從賽場開始,加強賽場的安全性及提高柔道運動員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七、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預防
從調查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率來看其比例高達96%以上,可見運動損傷的發生存在普遍性,這些運動損傷的發生對運動訓練都起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者影響訓練的正常節奏,重者會使運動員告別運動生涯。因此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個方面,根據以上針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結合不同的場景來探討運動損傷的預防。
八、運動損傷的預防的總體原則
從影響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的因素中可見心理狀態是影響運動損傷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在進行運動訓練之前對運動員的最大重量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運動員自身狀態的變化只有其自身最為清楚。運動員在進行訓練時一般都根據訓練計劃來進行,訓練計劃只是一個訓練依據,不能夠生搬硬套,運動員心理狀態或者身體狀態比較差時可以考慮訓練計劃的調整。如果訓練中感覺非平常的疲勞,那么就要停止訓練,防止在極度疲勞的狀態下承受大負荷的訓練。
注重肌肉發展的平衡性
由于柔道項目的要求,肌肉的平衡發展對于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在鍛煉當中,甚至在不少高水平運動員行列當中都存在著肌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上部肌肉發達程度較高,下部肌肉發達程度較低;前部肌肉發達程度較高后部肌肉發達程度較低;主動肌發達程度較高對抗肌的發達程度較低,這樣就會使得在訓練當中造成較弱部位肌肉的運動損傷發生。因此應該注重肌肉發展的平衡性。
九、運動損傷的預防的措施探討
1.科學訓練、合理安排訓練,做好預防措施
隨著柔道技術的不斷提高,引起損傷的因素也越來越多。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或減少受傷的發生率,注意節奏性,大、中、小運動量要搭配適當,并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預防過度疲勞。柔道訓練的安排要運動訓練的安排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尤其對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應注意全面身體素質和專項素質相結合。柔道的素質訓練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不同層次和技術水平的運動員應由不同的訓練計劃,在內容、運動量、運動強度以及措施等方面有所區別。要嚴格執行競賽規則,不同級別和技術水平的運動員應避免進行對抗性的練習和比賽。
2.掌握正確動作,提高防范意識
據調查,有些運動員因技術生疏、不全面,在實戰訓練中盲目進攻,而沒有注意自我保護,很容易被對方攻擊而造成損傷。在素質訓練中,很多隊員急于求成或放松懈怠,也同樣會造成損傷的發生。
3.重視準備活動,加強局部訓練
實踐證明,很多柔道損傷是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準備活動可以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內臟和運動器官逐步適應劇烈活動。準備活動的內容可以多種多樣,從一般的簡單跑步到專項的準備活動,最重要的是要使身體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以提高人的興奮性,使身體各組織器官處于最佳狀態。另一個預防運動損傷的積極手段,就是加強易傷部位和相對薄弱部位的訓練,提高他們的機能,這也是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條件。在訓練內容上安排適當的拍打、抗擊訓練,增強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力量,加強該關節的穩定性,可以預防或減輕運動損傷。
十、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柔道項目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較多,對訓練和比賽的影響較大。
(2)柔道運動員的損傷有其項目的特點,損傷相對集中生于肩、膝、腰等部位,以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為主。
(3) 肌腱韌帶損傷和關節扭傷時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類型,應引起注意。
參考文獻 :
[1] 運動醫學教材組.運動醫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88-90.
[2] 曲綿域等.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55-57.
[3] 劉守燕.中國古典式摔跤優秀運動員的損傷特點[J]體育科學.1997,17(6).
[4]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45-49.
[5]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醫學編寫組.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12-13.
[6] 劉守燕.中國古典式摔跤優秀運動員的損傷特[J].體育科學,1997,17(6):71-72.
[7] 臨床診療與運動性傷病防護,保健康復及營養實物全書[M].遠方出版社,2004.23-27.
[8] 姚正國.運動損傷的應急措施[J]健與美.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中國健美協會出版.2000.8.
[9] 蘭保寧.健美運動中常見損傷的預防與處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5(22).
[10] 龔明波,曾旭生等.高校健美初練者十注意[J].中國學校體育.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