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但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效果,而且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發展。筆者針對課改前與課改后課堂教學評價的特點,倡導在評價多份真誠,多分愛心,語言多分藝術之美。那就是要求教師作評價時要展示率真自我,要客觀公正;以“愛”為準繩來衡量學生的進與退;用藝術化的評價引領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感受美、創造美,從而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 評價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如何應用評價這一體系,才能使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成效?一直是我從教十幾年來思考,并不斷實踐的問題。下面就是本人這幾年來,對于初中語文課堂評價應用的心得和思考。
一、初中傳統語文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評價觀念不重視課堂教學評價
就當前的語文課堂的評價,總是和考試制度密切的結合,分數在評價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這樣一來,語文課堂的教學評價就嚴重的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健康的成長:考試成了評價學生唯一的方式。
(二)傳統的課堂評價,教師幾乎成了唯一的評價主體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發展及其學習狀況的裁判員或者“法官”,教師評價的結果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評價老套、刻板,嚴重的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失去了“真”。
二、評價多份“真誠”、“愛心”、“美感”
(一)真實的老師幫助學生認識真實的自我
1.用率真的語言與學生真情對話,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與學生打成一片。語文即生活,語文即人文。語文教學評價可隨時隨地進行,情境中可贊美學生的感情豐富,可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也可指出學生存在的缺失。
2.以客觀公正的態度,激發學生上進心。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語知、閱讀、口語交際以及綜合寫作能力的評價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個性優勢,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以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評價要從學生的起點出發,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嚴厲的訓斥和一味的指責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會造成學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從而失去上進的自信心,降低了他們的志向水準。相反過度的表揚,活躍氣氛的背后冷卻了學生的競爭沖動,廉價的表揚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用。評價中筆者真正做到了客觀公正,又不乏真情,讓學生受到鼓勵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積極進取之心。
(二)用“愛”的尺碼來衡量學生的進與退
“愛”不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證。馬斯洛關于人的需要學說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被人愛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們能讓每個學生在愛的陽光中成長,學生的潛能就會被激發。
1.于真情鼓勵、贊賞中促進學生成長。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感是啟發學生智力的鑰匙,是點燃學生智慧的導火線。①教師在評價時要懂得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雙方互相走進對方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地位,使教學達到情之互融的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時,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②課堂上,教學的客觀的贊賞評價不僅給學生注入興奮劑,釋放學生潛能,而且弘揚學生個性,使學習成為快樂有趣的活動。
2.以寬容的心、睿智的語言呵護開導學生。教學評價的選擇還要注意學生的性別不同,個性差異。班級是個大集體,個性各異,語文基礎也參差不齊。對于內向的、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不能不聞不問,師者應用寬容的心,睿智的話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一定要懂得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后進生的調皮不應斤斤計較,要多做思想工作,真心關愛。對他們身心健康的“瑕疵”盡可能包容,評價中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愛心溫暖學生心靈,從而化堅冰為春水。如,在教授《木蘭詩》時,讓學生理解“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時,一學生就說到:“是想嫁人了!”全班哄堂大笑。我笑著問他:“為什么?”他站了起來,有些不好意思, 我就鼓勵他:“我們都沒想這點,很好奇,你可以分析一下嗎?”他猶豫了一下說:“我認為,木蘭是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軍營中有許多的優秀男子。又和木蘭朝夕相處,患難與共,自然會有心儀的男子。所以我想,女為悅己者容嗎!所以我就這么說了。”他的發言引來學生熱烈的掌聲。我也好激動:“孩子你真是一語驚人啊!你讓我們漲了見識,使我們對這首詩的理解更豐滿了,我們語文課堂需要你啊!”。學生很高興,尤其在以后語文學習積極性很高,語文進步很快。
3.批評懲罰亦是愛。如果說關心、鼓勵、贊賞是激勵教育,是柔性教育,那么批評懲罰則是硬性教育,柔性教育與硬性教育相輔相成,剛柔相濟,相得益彰。適當的批評懲罰能使學生增強責任感,磨煉學生堅強意志,鑄就學生完善的人格。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有的學生犯了明顯性錯誤,甚至是故意犯錯誤時,要及時批評糾正并給以相應懲罰。如罰寫反思,罰做一件好事等。教育的秘訣是愛,教育是喚醒、是激勵也是約束和規范,恰當的表揚與適合的批評都應因人而異,因情境而異,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以藝術化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語文課堂的美
對學生的作文評語也可引用詩詞歌賦中富有啟迪性的哲理句子。如,學生寫了一篇關于正確采納別人建議的作文,作文中把他人給自己的建議比作鏡子,很是形象,就給該作文評語是:“一篇關于鏡子妙用的文章,改變了人們對鏡子日常的看法”;當看到一篇篇立意高遠、構思巧妙、字字珠璣、句句錦繡的佳作時,我會興奮地來寫上:“春色滿園關不住!”;有些文章,開頭并不怎么好,可越往后讀,越覺得妙,我會情不自禁地批上:“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對那些整體水平不高但不時還有三兩句精彩句子的作文,我也會以欣賞的口吻寫上:“‘一枝紅杏出墻來’,多想看‘春色滿園關不住’”等。作文本發了下去,學生互相傳閱評語,很是興奮,也促使作文課堂有了活力和互評作文的興趣。用藝術化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時時都能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感受生活的美好。語文教學評價改革正處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無論如何,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少一些表面的繁榮,多一份內在的智慧。這樣方能開拓一片真善美的領地。教師只有提高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的水平,深入分析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才能使評價在語文課堂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堂標準(實驗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