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用是一種信念,一種社會共識和價值觀。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靈魂。目前整個經濟社會面臨著信用資源不足危機的嚴峻考驗,不僅引發消費者恐慌,而且制約企業的正常交易活動。信用的缺失,已嚴重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作為經濟社會中一個一個單獨的個體,如果能從各個企業自身出發,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誠為本,把追求卓越美德做為目標,在經營中逐步樹立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
關鍵詞:企業信用;核心價值觀;守信
一、企業信用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為什么中國企業如此急迫地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因為中國企業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更多地經歷抉擇的陣痛。做強與做大、專業化與多元化、本土化與全球化、激進與保守、變革與穩定、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開放與封閉……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無一不時刻處在眾多難以取舍的企業矛盾抉擇中。這其中無一不是本土新舊文化以及中西管理文化的沖突、價值觀的碰撞,最后歸結于企業哲學的差異。欲理解那些獲得成功的高速成長的當代企業,我們需要規劃一個超越相對有限框架的哲學體系。它將促使企業內的所有個體樹立起目標和戰略意識,也包括確立必須能夠指導他們集體行為的獨特的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作用的最集中的體現便是當企業或者企業個人在企業運營過程中面臨矛盾,處于兩難選擇時應當如何做的時候。這樣做可以,那樣做也可以,但必須有個決定,支持這個決定的便是核心價值觀。企業信仰必須遵循產業社會的一般道德準則,并且,有效地處理與人類社會以及個人價值準則之間的一系列重要關系;由此來約束與激勵全體員工的決策行為,尊重相關者地位或滿足相關者利益。
二、企業失信的原因探究
1.對于競爭的非正常理解
競爭不是商業的首要目的。競爭是基礎,但它不是商業活動的終結。競爭也不是能確保商業成功的保證。商業競爭只有在互惠合作的框架下才會有可能和意義,只有在能區分健康與不健康、正面與負面的系統中才會成為可能。在商業中,這個框架就是對繁榮和公平的追求。一些極端自由放任的理論家反對純粹自由的市場競爭,因為他們認為,由于消費行為和供求法則,或許還有對顧客和公眾負責的意識,這些會使競爭產生自我約束。商業保守主義不僅是指那些現有的共同政治偏好,而且是那些在商業活動中容易被忽略的基礎性的東西,這些東西有助于形成商業自律和商業誠信。沒有它們,自由企業將會變得一個充滿罪惡、欺詐和邪惡的黑暗世界。
2.對利潤的貪婪欲求
薩姆·基恩說過:“那些你本不需要的東西,在你看來也是越多越好的。”,這是一種沒有欲望的貪婪,是一種盲目的貪婪。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沒有強烈欲望的貪婪,是被學習模仿出來的,是人云亦云的,而不是用心體會出來的。在這里沒有任何真實的欲望,僅僅是“一個人應當需要”這樣的一種被洗腦后的觀念。對這種貪婪來說,它不是想得到任何東西或證明任何事情,所需要的只是金錢和純粹的財富。這不是一種自然意義上的欲望。這正是躲在盲目貪婪背后的“利潤動機”——我們從天性上全部受到得到更多金錢的欲望驅動。
對于利潤的無目的追求,使我們錯誤地理解了商業,失去了我們的合作精神和守信的品格。利潤是鼓勵和獎勵辛勤工作及投資的手段,是建立一種更好的商業、為社會更好地服務的途徑,把“利潤動機”本身作為終極目的將嚴重阻礙對構成商業世界的動機及活動的豐富性的理解。
三、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
1.企業核心價值體系構建要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
企業應吸取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成自己的企業核心價值體系。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崇德利用等基本精神在五千年的歷史演進中成為支撐中國傳統文化的脊梁,使中華民族多少次面臨重大危機時轉危為安。因此,企業要想屹立百年不倒,也必須吸取傳統精髓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明確地告訴企業內成員,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形成更加強大的戰斗力,克服一切困難。還要應用傳統的習俗與儀式,打造企業形象。
2.守信品質是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
企業生活中關于守信的問題也就是下述事實,即因為我們不可避免的至少具有兩種不同的身份,并要對一系列不同的有時候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和原則做出回應。在任何組織和機構里,尤其是在當代的企業環境里,守信這一概念作為整體性不可以與作為一維概念的不妥協的自我爭議混淆。守信需要商討和妥協的意愿,也需要信任和投入。認為守信就是要避免外界的影響和誘惑,而不是對他人開放,這是件奇怪的事,也是一種很危險的誤解。守信涉及與他人相處、維護個人代表的制度。它容易受到一些極端的道德因素的制約。但是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守信意味著合作,而不是抗拒。守信意味著要坦率、友愛、靈活。一個具有正義感的組織或企業一定是由思想開明、富有同情心的個人組成。守信當然意味著要有原則和方針,但它同時還涉及一種普遍深入的社會環境感和像為了自己一樣為其他人挺身而出的道德勇氣。否則,守信就只是自我正義,而不是一種企業美德了。守信并不是一項特殊的只有圣人才有的美德,它是美好生活的基礎美德。盡管守信并不意味著一定成功,但沒有它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3.追求卓越——超越守信的美德
每個人在其崗位上都奉獻著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每個人貢獻的大小憑著自己的主觀判斷很難確定。也許這就是管理卓越的悖論:毫無意義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但卓越卻是無形的。卓越的集中性定義了商業以及商業倫理的價值。卓越意味著有效行動,商業中的卓越與生產力緊密相連。光不做錯是不夠的。“不以傷害為先”不是商業倫理的目的。這純粹是否定的、倫理的“側面約束”看法,與亞里士多德的看法截然相反。人們不做事時通常不會有任何有害的事情,但是商業美德正好意味著:通過市場,有規劃地做好事。卓越意味著盡最大努力,并且激發別人做出最大努力。因此,很多商業美德都是社會美德——和諧性、合理性以及得體與禮儀意識。商業道德規范中的美德是商業美德,但是畢竟也是美德,這些美德的實行旨在達到底線與道德規范。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羅國杰:《倫理學》,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王小錫、郭廣銀:《倫理學通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版.
[4][印]阿馬蒂亞·森:《倫理學與經濟學》,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5][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倫理經濟學原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6]王小錫:《經濟倫理與企業發展》,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7]陳章龍:《價值觀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簡介:馮潔(1983-),女,漢族,江蘇常州人,現工作于江蘇理工學院,講師,倫理學碩士畢業,研究方向為倫理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