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分層教學法引入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夠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教學效果,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應該如何采取分層教學策略呢?一、綜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層;二、根據教學要求進行分層施教;三、根據教學成果進行分層測試;四、實施評價分層,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策略;研究
分層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制定出不同的目標,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不同的輔導,提升各個層次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一種教學策略,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表現,已經在不同學科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
語文學科是初中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水平不僅關乎著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語文教學是一門典型的工具性學科,要想實現語文創新教學,必須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那么在初中語文中,怎樣進行分層次教學呢?
一、綜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層
在確定好分層教學形式后,必須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層,為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不能以易于操作為原則簡單的進行“成績分層”與“智商分層”。成績與智商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學習潛能,但是,如果完全按照以上的因素進行分組,就容易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產生一些不良心理效應,也會影響教師對此類學生的信心與期望。
為此,在分層前,應該做好班主任與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明白分層目的,并根據班主任與其他教師的意見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學業基礎、學習態度、學生智力、表達能力、學習興趣、動手能力,綜合以上的因素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
A層學生基礎扎實,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加活動,動手與動腦能力強,對于語文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主動性強,有著良好的習慣與方法;
B層學生有一定基礎,上課尚可認真聽講,多數情況下可以認真完成語文作業,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學習主動性不夠,動手與學習能力相對較差;
C層學生基礎差,學習存在障礙,學習興趣不足,上課不認真,表達能力差,不能認真完成作業,學習習慣差,缺乏學習積極性。
在分層時,可以使用顯性分層與隱形分層的結合方式,顯性分層即師生協商與學生自行選擇的方式,隱形選擇即教師統籌規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排座位,劃分小組。
二、根據教學要求進行分層施教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因此,分層施教也是語文分層教學法中最難的一個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各得其所。對于A層次學生,要多放手,創造出啟迪學生思維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對于B層次和C層次學生,要多予以表揚和鼓勵,即使他們失敗,也不能貶低他們,提升他們學習的信心。
例如,提問式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提問時,可以編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提問,對于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次學生進行回答,適中的問題則讓B層次學生進行回答,簡單的問題則留給C層次學生,若學生遇到困難,則可以與小組學生進行交流解決,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也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提問式教學法以外,小組討論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只要教師將A層次、B層次、C層次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便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來探究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關系,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讓A層次帶領B層次與C層次的學生進行討論,討論完成后,多會出現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認為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是對比關系,有的學生則認為兩者之間為襯托的關系,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會認為兩者是辯證統一關系,在學生表述完結果后,教師即可引導學生對這些答案進行分析,讓學生意識到文章中的意境美,這樣便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效果。
三、根據教學成果進行分層測試
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差異,設計出多途徑、多角度、多層次的測試,靈活考試方式,真實的反應出教學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出不同的試卷。
例如,為了真實的反饋出教學結果,可以設計出三份不同的問卷,三份試卷基礎題相同,均為80分,另外的20分三份試卷分別為基礎題、簡單綜合題與開放性試題,C層次學生必做基礎題,B層次學生必做簡單綜合題與基礎題,A層次學生必做簡單綜合題與開放性試題,B層次學生可以選做開放性試題。可以加倍積分,總分可以超過100分。
四、實施評價分層,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分層評價是分層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分層評價有著反饋、總結、提高與矯正的功能,也能夠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抓好評價環節能夠強化分層教學法的效果,具體的評價需要兼顧過程與發展之間的關系,遵循及時性、差異性、可行性與鼓勵性的原則,讓學生感受到評價的樂趣。
例如,對于C層次學生,應該以表揚和鼓勵為主,讓學生充分的得到成功的激勵;對于B層次學生應該以鼓勵和分析為主,激發出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對于C層次學生,則進行綜合性的評價,激發出他們的競爭意識。為了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努力方向,還需要進行動態性的評價,挖掘出學生的潛能。
總而言之,將分層教學法引入初中語文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夠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雖然在現階段下,分層教學法尚處于探索階段,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未來階段下,教師應該勇敢的接受挑戰,更新教育理念,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與責任意識,促進每一個層次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玉紅.芻議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教學參考,2013(06).
[2]楊激風.讓每一位學生在語文世界里充分發展——淺議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 考試周刊,2013(05) .
[3]于世文.語文“分層教學”結構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 語文學刊,2008(06).
[4]儲祥彬.“分層教學”在中學語文中的運用[J]. 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