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勝利閉幕,會議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要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六大制度體制同時進行改革,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本文主要就行政改革、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來闡述作者的思想感悟。
關鍵詞:十八大三中全會;行政改革;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圓滿勝利閉幕,會議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我國改革進入到攻堅階段,十八大三中全會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等的發展做出了分析,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比,此次會議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站在了新的歷史高度上,各項改革進入到深化階段,對我國改革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 全會總體精神的思想感悟
十八大三中全會的總目標明確、清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指出,國家的治理要多主體、渠道多元化、治理現代化。國家管理者、人民、各組織單位都是管理中某方面的角色,都是主體,要改變以前一個主體的情況,向多主體方面發展。要科學、民主的進行國家治理,采用現代化的手段,治理也要有程序、制度、規范。大會提到了六大體制,有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這是一種創新。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突破原有的黨的建設改革,從一定層面上說明制度改革才是黨的改革的重點。而且此次大會創新性的提到生態文明體制,五位一體的建設格局基本形成
二、行政改革的思想感悟
此次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我認為這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因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核心就是減少政府對市場的不必要干預。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進行政府治理,規范好政府職能,應該管的,一定要管出水平,不應該管的就不要進行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要提高對市場的監管能力,要把監管重點從事前項目審批,轉移到事中、事后的監管。通過合理的宏觀調控可以減少經濟周期性波動幅度,保持其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市場的傳導機制來實現,政府和市場的職能合理進行界定,兩者科學地配合、分工,能夠減少發展代價,提高經濟的發展效率。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全會提出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制度等諸多領域的重大改革舉措和要求,都會直接間接地涉及政府的管理體制、管理職能、管理方式,甚至包括一些機構和人員編制的調整,而這些都屬于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把握好“四個協同”:一是要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相協同,行政體制改革要有利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二是要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相協同,要按照《決定》提出“六個緊緊圍繞”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推進解決各領域改革中涉及的相關體制機制問題、職能調整和機構設置問題等,促使各項改革措施的順利實施。三是要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相協同,這就是按照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要求,突出經濟領域的行政體制改革,通過經濟領域的行政體制改革來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的相關改革。四是要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步驟相協同,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把握好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總之,要把行政體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布局中去謀劃,放在全面實施改革的全過程中去推進,到2020年取得決定性成果,實現行政體制改革的總目標。
三、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我國教育發展面臨著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十八大三中全會的改革措施,給我國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給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力量、新的動力。改革措施順應民心,解決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難點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體制機制問題,推進教育改革的穩步發展。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可在父母工作地參加升學考試、就地入學等政策將逐步實施;給每個入學的學生建立電子學籍,每人一個學籍號而且終生不改變;對研究生教育制度進行深入改革,推行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分類考試制度;小學生減負規定,減輕學生壓力等。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是人才培養模式。要科學地進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課程設置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要采用多元化的錄取機制,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全國統考科目減少,不分文理科,探索外語等科目一年多次考試,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的學分轉換,不斷給學生增加學習機會,通過改革,人才培養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展。更加確定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保障了每個人公平的發展權,實現了社會公平,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公辦學校進行標準化建設,校長、教師等交流輪崗,不設置重點學校、重點班。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保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殘疾少年等特殊學生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建立教師交流制度,保障教育均等化的實現。考試、評價、招生的改革能促進整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能促使人才培養制度、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招生和考試分離開來,學生考試可以多次選擇,學校可以依法自主招生,政府宏觀進行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方方面面做了比較詳細的要求。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減輕了學生的壓力和負擔。教育是國之發展根本,好的教育才能為國家未來發展培養棟梁人才。制度創新才能更好的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優化教育資源,打破教育改革的瓶頸。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合理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管辦評分離,讓學校擁有更多的辦學自主權,省政府有更大的教育統籌權,構建合理的學習治理結構。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是高校努力的方向,構建現代大學制度,必須從建設高校章程開始。要有明確的管理框架,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也要構建內部學術權力的組織框架、運行機制。高校的治理結構、招生、就業、人才培養模式等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管辦評分離是要建立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教育發展模式。放權的政策實施是為了給辦學、評價提供創新空間。
四、結束語
十八大三中全會一系列改革必將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生態文明等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前進了一大步,對我國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濟是國家的命脈,教育才能提高國民素質,增強人才培養戰略,才能更好的促進國家發展。加強知識、技術的培養,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參考文獻:
[1]呂和順.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力做好2013年檔案工作[J].北京檔案,2013,(3):5-7.
[2]于平.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增強創造活力——學習十八大精神的一點體會[J].藝術百家,201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