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重視家園合作的力量,教師在教育中更要重視榜樣激勵作用,以及大人的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堅持,使良好的習慣得以保持。
關鍵詞: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途徑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說明培育良好行為習慣對一個人一生是很重要的。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這又強調了良好習慣在幼兒教育階段的重要性。說明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會讓人受益終生。那么,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是什么呢?
首先,應重視家園結合。《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我們經常發現同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會出現不同的行為表現:在園講衛生、有禮貌和同伴友好相處;而在家吃完東西亂扔果皮,和大人頂嘴,大吵大鬧,坐沒坐樣,穿鞋在沙發上跳、要么坐在沙發上,腳卻放在茶幾上……調查結果,原來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四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尤其是爺爺、奶奶溺愛孩子。所以會出現“一個小寶兩個樣”的行為表現。那么,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拋棄一旁,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補充的。我在工作中是這樣做的:
1.和嬌慣孩子的老人談一談,讓他認識到嬌慣孩子對孩子的危害,并讓他(她)看看別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之間的差異。讓這些老人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如:貝貝的爺爺老是抱著孩子,不讓孩子自己走,我就對他說:“您看,其他孩子都是自己走,您也應該讓她自己走,走路對孩子也是一種鍛煉。畢竟孩子以后長大要自己獨自走過一生的,何不讓她現在就開始獨自走呢?”老人說:“對對,老師說的好,都怪我們這些老人。是我們阻擋了孩子成長的道路。”我班的小朋友李雅坤她很胖,她每天早上學都遲到,小朋友都吃早飯了,他才讓爺爺或奶奶領著走進來,我和她爺爺、奶奶交談:“早上請把孩子送早一些,讓孩子做做操、鍛煉鍛煉身體,對孩子身體有好處!”他們說:“孩子早上起不早,愛睡懶覺,只要能吃到早飯就行。”我說:“這不行,孩子早上不做操,直接吃飯對身體不好,消化不了,會越長越胖的。”聽了我的話,老人忙點頭。從那以后每天早早送孩子來上幼兒園。
2.要求孩子父母監督孩子在家的行為。父母一般對孩子要求都很嚴格、會配合老師工作的。所以我利用家長會、家教講座對他們把班級要求孩子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講清楚。這些年輕的父母一般都會嚴格要求孩子,因為他們誰也不想自己孩子比別人孩子差,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所以會積極配合老師監督孩子。
其次,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要強調榜樣激勵作用。常聽人說:“孩子都愛讓人夸”,“一個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對能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使正確的行為獲得正面強化刺激固化下來。如:發現孩子自覺在操場拾廢紙扔入垃圾箱,馬上在全班幼兒面前夸獎,要求所有孩子向他學習,這樣會使這種良好習慣得到保持,自然會自覺養成。我們班的種雨欣小朋友,她是一個干凈的小女孩,每次吃飯都很仔細,桌面總是保持干干凈凈的,不撒飯粒;她的衣服也會保持干凈整潔,嘴巴周圍同樣會干干凈凈,我馬上表揚她:“鐘雨欣是個愛干凈的好孩子,吃飯時養成了良好的就餐習慣,從來不撒飯粒在桌上、衣服上,而且嘴周圍也很干凈。”她聽了很高興,其他孩子聽了也會趕快檢查桌子和衣服,他們也想讓老師表揚自己。就連平時吃飯老撒的蘇宇辰,這會兒也趕快用手把撒的飯粒拾起來說:“老師,我也沒撒。”我沒有笑他,同時也鼓勵他:“哦,今天你也表現不錯,以后繼續努力。一定會和鐘雨欣一樣,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的!”做為老師,有時不免也“違心”說說“反話”,不要揭穿孩子,畢竟孩子之間有差異、家長素質、各個家庭的教育氛圍也不同。我們不能“一刀切”,只要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在不同水平有所提高就行。
再次,要注意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幼兒的思想很單純,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對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尤為上心,做為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樣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比中:在家里坐沙發,首先家長不能把腳放在茶幾上圖舒服,或把腳放在沙發上。如果孩子受父母影響也會這樣隨便,在幼兒園坐椅子時會把腳放在前面小朋友椅子背上。因為在孩子心中,他不會感到這樣的行為舉止是不雅、不文明的,他會認為是應當這樣坐的。家長不能隨地吐痰、不說粗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帶好頭。做為幼兒老師,更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如:在教室要求孩子不大聲說話,老師先要小聲,不大喊孩子姓名,堅持輕聲細語,給孩子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也會受影響,說話肯定輕聲細語。老師看見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箱,幼兒也會學習撿垃圾。老師愛整潔、把東西用完立馬收拾整齊,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整理物品會很整齊的。
最后,就是要不斷強化、堅持、持之以恒。老師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采用正強化法,即對良好行為給予強化。一旦孩子的好行為得到肯定,他會很高興,教師和家長要不斷鼓勵,強調,使孩子的好行為習慣得到堅持。我們在幼兒園午休時要求幼兒把鞋擺放整齊、衣服疊整齊放在床頭,再睡覺。孩子回到家也會將這種好習慣繼續保持,家長反映很好。在幼兒園洗手時要求幼兒認真洗干凈,和同伴比一比,看誰的小手洗的最干凈。回家也要堅持認真洗手。孩子在幼兒園吃完飯,老師提醒要漱口、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嘴。回到家家長也要嚴格要求。反之,時緊時松,前后不一致,會讓孩子的思想很混亂“到底怎樣做才對呢”?對于一個班的三位老師要求也要一致,達到共識,不斷提醒引導,這樣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共同為培養祖國的花朵而努力
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