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培養學生文章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作者從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出發,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深入淺出的闡述了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蘇霍林斯基說過:“十年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由此可見,閱讀對于學生的智力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閱讀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頭戲”,既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又需要教師的點撥,這是一種心智成長的過程,是一種理解能力提升的過程,更是一種思維發散與創新的過程。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地位與現狀分析
毋庸置疑,閱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語)它不僅是人類獲取信息的基本方式,也是提升文學素養、激發寫作活力的重要途徑。
然而,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一些語文只是把閱讀教學當成是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的一種手段。除了教材必備的文章外,就是通過大量的習題讓學生進行閱讀分析,所選的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也是參差不齊。閱讀時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的現象十分普遍;而教師大多也是以“參考答案”為準,并未從學生角度出發分析和思考文章的教育性和內涵性。這種功利性的教學方式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無疑是不適應時代要求的。
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
1.在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生閱讀熱情
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
例如,教師可以學生征集讀書的好點子并從中選出可行性方案。有的同學就倡導分角色朗讀,以“當事人”的角色走進故事情節;有的同學認為閱讀要從經典名著著手,深刻體現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師生“對話”,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不僅提升了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熱情,而且也收效明顯。
2.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閱讀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 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3.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有具體措施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展階段:
(1)積累階段。它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首先是判斷力的培養。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句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生“正確”。加上“常常”,對“錯誤”現象的本質特點揭示就準確。
其次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
再次是聯想能力的培養。聯想能力指由對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想。教師還可根據聯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想力的訓練。
(3)評鑒階段。只有掌握相當的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語言知識,能進行抽象思維的閱讀者才能評鑒作品。中學生應該而且能夠具備評鑒能力。初中階段可培養學生對具體的人物舉動、故事情節、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價的能力,能寫成一點一議的小論文。討論之后,再進行欣賞,如朗涌、品昧,在評鑒欣賞中越覺其妙,學生則愈喜愛該讀物,有的學生甚至能在筆記中主動寫評論文,抒發己見。
總之,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師生交流與對話,再加以進行針對性的閱讀訓練,相信學生們閱讀能力會有一個很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曉慧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討《魅力中國》2013年 第7期.
[2]阮素玲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析《廣西教育》2013年 第3期.
[3]王其玲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教師》2013年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