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教育是我國重點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在中職教育領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工作極具必要性。我國教育課改過程中不斷注入新的教學概念,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努力。在注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水平共同進步的同時,將德育滲透和中職專業技能結合學習,注入德育教育內容已經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組成部分。本文就中職德育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與創新策略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給讀者提供相關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滲透;困惑分析;創新策略
針對中職院校的教學體制而言,在教學內容上更加傾向于專業性技能水平的提高,不注重理論知識功底和德育素質的知識灌輸。中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倚靠學生的就業率來實現,在為社會輸送大批量的技術人才的同時,要注重德育教學對學生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為社會提供全能的技術人才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宗旨,宗旨建設不可脫離德育滲透的教育環節而存在。面對現代學生的自身特點因素分析,對其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極為必要。做好中職院校的德育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較為寬泛的就業選擇的同時,進而推動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良好運營態勢。
一、中職德育教學工作面臨的困惑分析
(一)中職德育教育內容、教學方式和方法過于單一化
為了迎合新教育課改的教學要求,倡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各個教育階段的院校都在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針對學校理論專業課程。中職院校也是如此,在德育教育的涉及內容上過于籠統,德育滲透的教學點不具備針對性。教育內容的思想灌輸上與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脫節,導致德育滲透只能停留在形式化層面上,無法發揮正面的引導作用。在德育滲透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的籠統單一,致使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找不到較好的切入點,無法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傳統的說課式教學形式便成為了老師的主要德育內容灌輸途徑。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吸收知識的學習狀態已經不適合現代教學要求,導致學生對德育課程不積極參與,學習效率低下。
(二)老師與學生對德育教學認知的錯誤性
1)中職學生因素分析
針對于中職生這一生源群體來說,在理論知識功底上相對較差,學習態度和方法上相對怠慢,對學習的主動參與性行為也就相對較少。還有很多中職學生由于自己的學習條件在同齡朋友間的對比,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影響自身心理素質的發展。出現不良行為習慣如:抽煙喝酒、打架斗毆、沉迷網絡游戲等現象。沒有生活和學習目標的中職學生,為德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制約性的影響。中職院校的學生對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標渺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狀態去面對未來的生活。本著得過且過的散漫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導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無法得到教學成效。
2)中職老師因素分析
面對學生的懶散學習狀態和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老師對學生的引導管教心理。面對中職學生的學習裝態,不積極參與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老師無法對新穎的教學方式或方法有效地在課堂重實踐。老師在體驗不到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就放棄了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創新。中職老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低下問題較為介意,很難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進而導致課堂教學的枯燥性。課堂教學的枯燥無味不僅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對老師的教學積極性的影響同樣很大。除此之外,很多情況下,中職老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相對其他學校的老師比較,收入相對較低。導致老師分了那道更多的薪水在外兼做家教等工作,從而影響了老師對學校學生的教學關注。
二、中職德育教學工作創新策略的探討
(一)結合實踐教學特點進行德育滲透
中職院校的實踐操作課程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眾的肯定,學生們對于實踐操作課程的學習相對來說也較為重視。結合實踐教學特點進行德育滲透,幫助學生在具備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提升自身職業道德素質,為畢業就業做好鋪墊。中職教學的創新方式不能單純的針對于課堂教學改革,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認知。積極到東學生在實踐磕磣學習過程里,善于展現自身的特長,經過自己的努力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贊許。教會學生學會推薦自己,樹立正能量效果的自信心。教會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認為自己可以做好的實踐操作工作就要積極地表現,善于展現自己才是進步的
前提。
(二)注重德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創新
中職院校自身要加強對德育滲透教育工作的重視,從而帶動老師的教學熱情。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滲透更適合學生未來就業發展方向的德育知識內容。對不同年級的在校學生進行不同教學方案的制定,如對待剛入學的新生,要嚴格進行規章制度上的標準要求。通過各項校規規范學生在學習細節中的一些不良行為,強化學生的紀律性概念,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又如對待將要畢業的學生,對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對獨立自主、自我管理上的認知度。注重德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創新,就要對不同專業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實踐。不要只是把德育教學定位在課堂上或是實踐中,注重兩個地點的教學結合,滲透不同的德育思想內容。心理認可是德育滲透工作成功的關鍵,能否對學生進行思維灌輸方法的創新,是中職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研究課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的人才發展需求不斷加大,對就業人員的工作能力有標準上的要求以外,越加注重對人才的職業道德素養的挑選。中職院校要在積極發展專業針對較強的技術技能培養的同時,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加大關注。不斷豐富德育滲透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老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角色,注重學生思想素質和專業能力水平的平衡引導。促進中職生德育教學工作的創新進步,豐富現代化技術人才在思想建設上的發展。學生對德育教學內容的吸收運用,對自身未來迎合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翔.校企合作加強中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就業穩定率[J].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8(5).
[2]姜祥淼.新課改北京下中職德育課地位問題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高德勝.知性教育及其超越:現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