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幫助小學生熟練的掌握有效的語文學習和閱讀方法是語文老師的主要任務。掌握有效的語文閱讀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時間的合理安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在現代課堂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從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對語文教材的結構等進行調整,讓學生在現有語文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進行科學合理的閱讀,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知識
本文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教學方法進行探究,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依據。
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判斷
1.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教學方法單一成為阻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很多老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將重點放在閱讀文章的結構分析和內涵理解方面,將概括段落大意和總結中心思想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和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導致小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產生了厭煩情緒,喪失了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和樂趣,從而導致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下降。
2.老師沒有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和引導作用,閱讀教學形式枯燥單一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把語文閱讀課堂交給學生自己來掌握,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但是,時間一長,沒有老師指導的課堂就變成了散亂的課堂。往往老師讓學生們快速的閱讀文章,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發言。這樣的課堂缺少了老師的指導,導致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閱讀的效果不明顯,同時還給學生增加了一種無形的負擔,降低的學生的學習興趣。
3.閱讀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學習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
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一篇文章可以向我們呈現出一個大千世界。但是,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很多語文老師都希望利用最短的教學實踐來給學生進行最全面的知識傳授。這種心理當充分體現老師責任心的時候,也顯露出一些弊端,那就是容易造成老師對閱讀教學內容的取舍不當,教學中沒有重點和針對性,使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無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選項
1.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始被廣泛的應用到教學領域,不僅在音、體、美等藝術類學科中需要使用多媒體教學,同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也要大量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集音、形、視頻以及畫面于一體 的功能,讓學生能夠以一種生動形象的形式來度文章進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學習《春》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和春天有關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春天姹紫嫣紅的美麗。
其次,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每一篇閱讀文章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作者濃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學習《雨點兒》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應該通過給學生展示雨后美好的天氣景象,通過富有感情的旁白,將雨天過后美麗的景象給學生描繪出來,讓學生從老師的旁白中感受到雨后的天氣,讓學生的心里產生一種愉快的心情。這個時候老師再給學生講述文章,學生們就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在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那么就會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文章的內涵。
2.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
老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性的作用。所以,老師應該重視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性,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整合,對教學的重點進行歸納。同時,老師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尋找適當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建立具有特色的閱讀課堂,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
3.對教學內容進行重點劃分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所以,老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重點劃分,找出哪些是學生學習中的重點,哪些是學生閱讀中的難點,哪些一般的閱讀知識。只有對學生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學習,才能夠讓學生有效的進行閱讀文章的理解。寫作的方法、字詞的積累以及思維的方式等,這些都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但是,在小學階段,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字詞的認識和掌握以及發音的準確性等,老師只有把握住了教學方向,才能對閱讀教學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制度性安排。
4.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陳曉鷗.提高課外閱讀指導有效性的幾點探索[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2] 黃遠菲.有關農村小學義務教育的新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1(15).
[3] 姚波.農村小學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網絡財富,2009(05).
作者簡介:米偉(1983-11),女,漢,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 石家莊市東風小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