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每年高考數學的平均分都很低,今年是近年來最高的一次,但還是遠不如內地省區的考生的數學成績。新課改從2004年至今已經好多年,中學數學課程已經有了重大的改變,比以前容易多了,也不斷的在給學生減負,優化教法學法,但為什么仍然有很多學生學不好數學、討厭數學、放棄學習數學?形成學生學習數學困難學生的原因在哪?我一直在思考該問題;也一直在教學中不斷的摸索原因和對策,渴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海南的教育出一份力,為我們的孩子解決他們發展的瓶頸。多年的探索,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一、成因
以上問題,究其原因,恐怕離不開以下幾方面: 1.傳統的應試教育和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導致了我們只注重評價學習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宰,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氣氛緊張沉悶,學生沒有激情。為保證升學率,高中數學教學陷入了應試教育的深淵:處處題海戰術,學生成了解題機器。為了得高分(追求升學率), 不惜加班加點,對一種題目不厭其煩地反復練習,搞得大部分學生疲憊不堪、興趣索然。2.數學課大多正襟危坐,先聽教師分析講解,再做大量習題鞏固新知,不能讓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好動的愿望。3.為保證正確率,數學答案強調固定統一,學生不能大膽想象、創造,學生的思維沒有馳騁的空間。4.老師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數學教學方式,造成學生也是模式化的學習方式,難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5. 原有基礎的薄弱,使學習力不從心,自信心嚴重不足。小學階段不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灌輸,不重視數學能力的培養,而只是簡單的教一些知識技能,計算方法,忽略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造成學生基礎非常薄弱。相比小學,中學數學課程的理論性加強,課程數量增多,難度增大,基礎差的學生就會常常覺得力不從心了。這樣的后果是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自信心越來越不足,對數學越來越望而卻步。6.最主要的原因是,作為教師的我們和作為載體的教材,沒有把數學的“美”充分的展示出來。
二、對策
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數學呢?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1.展示數學學科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蘊藏著大量的美和美感,從概念到結論、從定義到公式、從外表到結構、從形式到內容、從理論到實踐,無一不體現出美的特征,展示著美的風貌。教學中,教師若能采取各種方式向學生展現和揭示數學美,就能引發學生追求數學美的心理傾向,使他們感到學習數學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從而帶著高漲的熱情投入學習與思考。
2. 靈活教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不要急功近利,要因材施教,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個民主、平等、友愛、寬松的氣氛必然會讓每個學生處于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的狀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情緒激昂,才易閃爍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喚醒。我的教法是:用直觀演示法,揭示數學概念;用以舊引新法,引出新的概念;用比較法或對比法,區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等。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智力。
3.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知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都有數學。數學的學習不僅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只有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入生活、生產實踐,聯系課本學到的知識,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相應的模式,開展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感知其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
4.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
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反過來給他們注入新的活力,會給他們在學數學時心理求知的原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的機會,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階段型的開放學生的梯級思維。由淺顯的問題入手,摸索學生心理底限,增加數學解析的條條通道,引導學生對習題作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并為獲取的成功漸進式地感到高興和驕傲,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讓學生明白只要開啟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
5.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扎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該精雕細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三、結束語
教師應該意識到:數學課堂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情感交流的主陣地.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應不斷轉變觀念,在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愛上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