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崛起發展壯大,目前己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一支重要力量,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也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特別是融資難問題仍十分突出,是當前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將剖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和成因,進一步探究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難問題,同時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發展現狀;影響因素;完善途徑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性
近幾年,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很快,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現在,我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數的99%,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60%和40%,每年出口創匯占6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但近些年來由于企業競爭的激烈,使許多企業面臨較大的困難,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多給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條件,促使它們在未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現狀分析
1.融資渠道比較狹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主要分為內源融資渠道和外源融資渠道兩大類。其中,內源融資渠道包括內源性權益資本融資渠道和內源性債務資本融資渠道,外源融資渠道包括直接融資渠道、間接融資渠道和政策性融資渠道等。在實際中,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狹窄,主要是依賴業主投資、內部集資和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盡管風險投資、發行股票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也被使用,但對中小企業的作用仍很有限。2.從銀行貸款的難度較大。隨著中小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其資金需求增速迅猛。從資金需求的角度來看,單個企業資金的需求量相對于大企業來說并不大,但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整體上存在一個較大的資金需求總量。但由于中小企業難以滿足銀行貸款的抵押擔保條件且貸款風險較大,以及財務管理水平較低等,再加上基層銀行發放貸款的權限相對有限,致使銀行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經常以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或缺乏抵押資產等為由而將中小企業拒之門外;而一些中小金融機構通過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并客觀評估其信貸需求和信貸風險,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總體上來說,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3.依賴非正規金融渠道。由于受到信息相對封閉、資產抵押能力弱等方面的局限,中小企業從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面臨較大約束。企業的融資時效性要求迫使中小企業求助于手續簡便的商業信用和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雖然這些渠道的融資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但它們能更好地適應中小企業經營靈活性要求。除商業信用外,民間借貸等各種非正規金融活動也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補充。4.缺乏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資本市場。中小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需要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吸收資金以充實自己的力量。在國外,風險投資與資本市場的股權交易成為其必然的選擇,在市場化融資上提供風險投資渠道,方便中小企業面向市場融資,但這需要健全的資本市場。從我國資本市場來看,它的發展是被動的、滯后的和非市場化的。在金融抑制政策和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相對于經濟的高速增長顯得十分緩慢和滯后,它的發展結構失衡,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企業融資結構的不合理,融資結構單一、機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分析
1.從中小企業的類型分析。(1)制造業型中小企業。制造業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比較多樣化,這是由其經營的復雜性所決定的。(2)服務業型中小企業。服務業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主要是存貨的流動資金貸款和促銷活動上的經營性開支借款。其特點是量小、頻率高、貸款周期短、貸款隨機性大。但是,相對其它中小企業風險較小,因此是一般中小型商業銀行比較愿意給予貸款的對象。(3)高科技型中小企業。高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風險較大,除可通過普通中小企業渠道融資外,比較重要的來源就是“風險投資基金”。這類基金既有政府設立的,又有私人設立的,也有政府和私人共同設立的,其性質一般屬于產權資金。2.從金融業的特殊經營要求分析。(1)金融業實行的謹慎性原則,不利于風險性較高的中小企業融資。金融業是特殊產業,經營的是資金這樣一種特殊的產品。由于資金或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涉及面的廣泛性以及其對國民經濟影響的全局性,各國都對金融業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經營規則,保證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流動性,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機給整個國民經濟及社會帶來的不利后果。謹慎原則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但在客觀上也給風險性較高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往往會使一些非常有前途的中小企業喪失極好的發展機會。(2)金融企業融資手續繁瑣、耗時耗精力,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積極性。如前所述,中小企業融資量少、頻率高,需要簡單快捷的服務。然而,金融部門為安全起見,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融資手續,這就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簡單快捷的要求。繁瑣耗時耗力的融資手續,使無數有意融資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3)金融企業“嫌貧愛富”,喜歡“批發”,不喜歡“零售”,使中小企業融資處于不利地位。大企業信譽好、融資量大,深得金融機構的喜歡,往往爭著貸款;相反,中小企業缺乏良好的信譽,融資額度有限,常常捉襟見肘。
四、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
1.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性的認識。中小企業在充當經濟增長主體、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方面的獨特功能為中國所認可,因此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不僅是商業銀行當前擴大資產規模和贏利總量的現實需要,也是商業銀行為將來培植金融資源和擴大中型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還是實現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通過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政府部門、財稅部門、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切實解決中小城市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責任心和積極性。2.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機構。該機構可由人行牽頭,匯集商業銀行、工商、經貿、司法、稅務等部門,對中小企業的合同信用、質量信用、勞動信用、環保信用、納稅信用、司法信用及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信息進行全面評價,以解決在融資問題中的信息不對稱以至產生“逆向風險”和“道德風險”,同時也可減少商業銀行貸款審查的難度和監督的成本,減少交易的相關費用。逐步建立民營企業良好的信用環境和秩序。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該擔保機構可以是政策性,也可以是盈利性的;可以由政府出資,也可以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創辦,也可以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組建。該機構應明確服務對象和擔保范圍,建立評估和決策程序,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對該機構的設立與運行,政府應給予積極支持,減免相關稅費,使其能更好的為中小城市企業融資擔保。4.鼓勵建立發展為中小融資服務的中介機構。美國中小企業找銀行貸款并不難,經調查,原來美國有很多的企業融資方式、融資使用的一系列服務,尤其他們會告訴企業怎樣才能更容易獲得銀行的貸款。現在國內的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拿著商業計劃書直接找銀行,根本不了解銀行的有關貸款準則,往往導致大量的無效勞動。因此,建立中小企業融資中介,在銀企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有助于中小企業更好的從銀行融資。
參考文獻:
[1]楊舒.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國際商報2008年(12).
[2]周海.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幾點建議.金融時報.2010年(8).
[3]李志豹.網絡融資開啟中小企業另一扇窗.中國企業報.2010年(8).
[4]李志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現代商業.2009年(2).
[5]孫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科技資訊.2007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