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充分體現了“科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創造新生活”的思想。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課堂講授的有效性主要依賴實驗功能的發揮,是學生獲取知識、活躍思維、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實驗功能的有效發揮,充分利用實驗教學以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新課程突出強調化學實驗教學,而化學實驗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因此,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挖掘適合的內容,有計劃地為學生開展實驗教學,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實驗問題的方法,不斷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能力。
一、創設有趣實驗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化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化學實驗活動的機會。創設有趣實驗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看”中得到提高,使學生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豐富感性認識,這樣課堂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鈉》時,筆者首先創設這樣有趣實驗情境:演示“水生火”的實驗(方法是在蒸發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綠豆大小的金屬鈉,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結果蒸發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學生觀看到這一違反“常規”的現象,既興奮、又好奇,產生“水火不相容,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問。這樣巧妙地創設求知氛圍,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創設有趣實驗,會讓學生匪夷所思,能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矯正被動型接受式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二、養成細心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的習慣
近年來,高考化學試題中的實驗試題,力求對真正做過實驗的學生有利,認真做好“學生實驗”的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既培養學生能夠正確敘述現象,又能夠通過現象分析本質,得出正確結論的良好習慣。首先要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重視。可舉一些例子,如做物質鑒別題時,一些學生由于沒有及時記錄,而最終無法識別物質,讓學生明白及時記錄的必要性。其次是方法的傳授。實驗前應提示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實驗過程應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全方面、客觀敏銳地觀察實驗現象,促進形成良好的觀察品質和正確的觀察方法。教學時教師可采用啟發的方法,做好引導。如做Na與水反應,學生有可能只停留在看到反應的劇烈程度這一步,教師可逐步追問,使學生的多種感覺通道發揮作用,最后得出Na與水反應的現象是“浮、游、熔、嘶、紅(如水中有酚酞)”。得出現象以后,繼續引導學生探討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方法。學生實驗時教師可設計一些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及時記錄,分析原因,對表現優良者可作為典范,進行講評,使學生感覺到科學研究的成就感。
三、實驗要更加生活化
隨著中學化學實驗不斷地變化和發展,出現了一些新型的化學實驗,其中家庭小實驗的形式很受歡迎。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己動手實驗和觀察實驗的機會。新教材上增加了“家庭小實驗”,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一是以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做實驗藥品。如從學生最熟悉食鹽中了解加碘鹽,學生可在家中做,也可在課余到實驗室做。大部分同學事后說剛開始直接加入淀粉溶液中都沒有變藍色,加AgNO3溶液也沒有黃色沉淀,冥思苦想后學生就翻閱資料、上網查找,才知道加入了碘酸根,最終使實驗成功。再如,用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的實驗;用氯水漂白鮮花的實驗;用蘋果制作原電池的實驗;用熟蘋果催熟青香蕉、青橘子的實驗等。二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現象揭示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奧妙。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要求學生對雨水pH進行測定,了解當地雨水狀況,分析是否是“酸雨”;讓學生收集家里旁邊河道的水進行PH測試,學生從自己的結論中深感保護環境的重要,這比空洞的說教要好很多,而且很多學生也開始向家人作宣傳,不僅知識提高,無形中環保意識也提高。通過膠體的學習本質了解多種墨水不能混用。通過做“鋁熱反應”的實驗,使學生聯想到鋁熱反應能用來焊接鋼軌,對化學反應竟然能放出如此高的能量感到十分驚奇等。
四、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3)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后的產物進行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征、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總之,化學實驗不是隨心所欲的,它有一定的操作規范、操作技能,在實驗過程中蘊含著科學理論、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科學、高質量的完成化學實驗,能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會化學知識的內涵,對于學好化學科學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