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網絡成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其特有的功能與特征也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因此,網絡化的黨建工作模式與教育模式將是提高黨建工作水平、增強黨建工作實效的必然選擇,亟待我們深入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信息化;網絡化;高校學生黨建
2013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顯示,截至 2013年 6 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 5.91 億,普及率達44.1%。從網民的職業(yè)結構和年齡結構來看,位于20-29歲年齡段的大學生成為了網絡使用的重要群體。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網絡全方位地滲透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進程中,已經以其特有的功能優(yōu)勢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因此,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也已經成為了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一、信息化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信息化時代表現出了傳播范圍的廣泛性和開放性、傳播速度的快捷性、傳播內容的時效性、傳播過程的交互性、傳播形式的多樣性等特征,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1.黨的意識形態(tài)的主體地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信息化時代,各種政治態(tài)度、理論觀點、文化觀念、道德行為、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利用網絡等新媒介廣泛傳播,并相互交融、交鋒,大學生在這自由、開放、匿名的交互平臺中,既有思想獨立、選擇自主的特點,也有政治意識薄弱、理性鑒別力差、個體差異性較強的特點,因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如何使大學生堅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鑒別力,突出黨的意識形態(tài)的主體地位都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
2.黨的輿論引導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信息化時代,網絡輿情呈現出爆炸式擴散信息、極端化放大信息的特點,傳統(tǒng)話語體系被打破,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上靠組織體系、靠宣傳工具進行引導的模式,人們理解、認識、分析、辨別網絡輿情的差異較大,再加之,網絡監(jiān)管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使得輿論導向既有正能量也有負面效應,因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采取什么樣的形式、方式、途徑在大學生中進行輿情分析、輿論引導將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3.學生黨建工作隊伍面臨著艱巨的考驗。信息化時代,網絡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得以充分表達、話語權得以充分發(fā)揮、接觸社會面不斷擴大,將面臨著大學生自身的思想、言論是否正向,對于輿情的辨別是否正確,對于社會焦點和社會矛盾是否能理性對待,面對境外敵對勢力的意識滲透能否堅守信仰等現實問題。因此,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應當是全方位的、深入的、人性化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的能力、素質能否跟得上要求,與之相適應,是一項艱巨的考驗。
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是主動順應信息化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網絡環(huán)境既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也為我們提供了極好的機會。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如果不順應潮流,把握機遇,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工作途徑和工作領域,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勢必會丟失黨建工作優(yōu)勢,滯后黨建工作成效。因此,作為新時期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必須從黨和國家的戰(zhàn)略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始終把握“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主動出擊,用現代手段開辟網絡虛擬空間的黨建新領域,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zhàn)斗力。
2.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是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水平的內在要求。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模式已經難以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難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并且制約了黨建工作內容的及時性、形式的多樣性、節(jié)奏的緊湊性、效果的顯著性,迫切需要改進和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因此,網絡化不僅為黨建工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工作模式,促進黨建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提高黨建工作效率,也為健全黨組織生活、發(fā)揮黨組織作用開辟了新的渠道。
3.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是增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的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多以政治理論學習為主要內容,以開會、討論為主要形式,內容枯燥滯后,形式簡單刻板,傳播途徑有限,使學生黨員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因此,網絡化成為了一種新穎、高效、便捷的教育模式,它形式靈活多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內容豐富多彩,及時、敏銳,它不僅吸引了大學生的關注,也更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網絡交互平臺的優(yōu)勢,增強高校的黨建工作的針對性、說服力和實效性。
三、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建設的對策分析
1.準確把握黨建工作的方向性。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進程中,首要的是準確把握其政治方向,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增強大學生的思想認同和感情認同,提升大學生正確的辨別力和理性的分析力,保證思想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2.完善黨建工作網絡化運行機制。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進程中,最基礎的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機制、明確責任,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不僅要對網絡黨建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工作途徑、基本要求等做出規(guī)定,也要對人員配備、硬件建設、運行模式、技術支持、經費保障等提出要求。
3.打造專業(yè)化網絡化黨建工作隊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進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專業(yè)的、現代化的黨建工作隊伍,他們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認同黨的歷史文化、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了解大學生思想心理特點,也要掌握一定的現代化網絡管理和維護技術,還需要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較高的政治責任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
4.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網絡監(jiān)管。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進程中,堅強的后盾是嚴格而嚴密的網絡監(jiān)管。一是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建立高校黨建網站的“防火墻”,保證黨建網站的安全性、權威性、科學性和保密性。二是要實時監(jiān)控,定期排查,對網站上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群眾性問題加強教育疏導,營造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三是要形成揚善懲惡的輿論環(huán)境,讓師生自覺地遵守網絡道德規(guī)范和網絡法規(guī)。
作者簡介:駱媛(1979.10-),女,漢族,浙江諸暨人,天津商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政工師職稱,碩士學位;
項目名稱:天津商業(yè)大學2013年基層黨建研究創(chuàng)新立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