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務期中外同行”是晚清修律的宗旨,在其指導下的清末商事立法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其創新性。這些立法成果是此后中國商事立法的基礎,在中國近代法制史上有其獨特意義。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清末商事立法的背景和動因;第二部分介紹了清末商事立法的主要法律法規;第三部分從清末商事立法的實施效果來說明其借鑒意義。
關鍵字:清末 ; 商事 ; 立法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受到西方軍事和文化強勢的影響,特別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清政府迫于時局壓力,醞釀變法,為此開專門機構,研究外國法律和修訂本國法律,在其統治的最后期間,陸續頒行了若干部商事法律。清末商事立法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的商事立法,許多學者都對此有所論述,本文謹就這段時期的商事立法活動略做考察。
一、 清末商事立法的動因
中國歷代王朝都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使得我國封建社會長期處于商品經濟極度不發達狀況?!靶堂癫环郑T法合體”的法制形態于清末制定獨立商法所打破,是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動因的。
首先是重商主義思潮的興起。鴉片戰爭后,一批思想先進的中國人進一步認識到,外國列強的經濟侵略比軍事侵略要嚴重得多,因而主張把抵制外國的經濟侵略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早期維新派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等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場“商戰”的討論熱潮。從對抗外國資本主義的“商戰”出發,鄭觀應強調要發展“商務”,并明確提出了“以商立國”的觀點。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在聯名奏折中說到:“……必中國商有商律,則華商有恃無恐,販運之大公司可成,制造之大工廠可設,假冒之洋行可杜?!?/p>
其次是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對商事立法的需求。由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大量賠款以及外商對中國資源的掠奪,清政府的經濟發展陷入窘境,為振興工商,于1903年4月設立商部以“刷新政事”。同期,洶涌而來的西方商品和資本席卷了中國市場,造成了中國的傳統手工業大批破產和東南沿海地區自然經濟瓦解。中外商務糾紛日趨頻繁,中國的紳商和開明官員深刻體會到成立華商商會的必要性。1904年,商部開始勸商人開辦商會,并從沿海沿江通商大都向內地逐步推廣,確其職責為“輔商政”,政府和商會發生了密切的利益合作關系?!洞笄迓衫泛汀稇舨縿t例》中,僅有關于市場管理和一般錢債關系的規定,工商業者遇到涉訟的商事糾紛,因缺乏應有的法律保護,或遭受外國商人的欺凌,或遭受官府的傾陷,導致傾家蕩產而無處申訴,社會經濟的發展迫切地要求有新的立法與之相適應。
二、 清末商事立法的概況
清末的商事立法大致可分兩個階段。前期從1903年到1907年,主要是根據當時的需要,由商部制訂和頒行一些應急的法律法規;后期從1907年到1911年,經官制改革設立修訂法律館,主要法典由修訂法律館主持起草,各單行法規仍由有關部門擬訂,經憲政編查館和資政院審議后,請旨頒行。清末商事立法的主要成果如下:
1.獎勵商人投資法
商部成立后,陸續制訂了一系列獎勵商人投資法。如頒行《獎勵華商公司章程》,決定用爵賞的辦法來激勵商人的投資興趣。根據所集股份的多少,按不同等級,分別給予不同品級的頂戴或顧問官、顧問議院等爵號。光緒三十二年頒行《獎給商勛章程》八條,光緒三十三年頒行《華商辦理實業爵賞章程》、《改訂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等,降低了授獎標準,起到了振興實業的積極作用,時人盛贊此舉“一掃數千年‘賤商'之陋習,斯誠希世之創舉”。
2.《大清商律》
主要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產律》組成?!渡倘送ɡ肪艞l,規定了商事主體和商行為的標準,還對商號的使用、商業賬簿的管理作了簡單規定。《公司律》是中國第一部公司法,也是中國近代商事立法的重點?!豆韭伞饭卜质还?,一百三十一條,規定了公司分類及創辦呈報法;股份;股東權利各事宜;董事;查帳人;董事會議;股東會議;賬目;更改公司章程;停閉;罰則等內容,對清末各種公司的建立起了推動的作用?!镀飘a律》的內容大多采自日本破產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未能推行實施。
3.《商律草案》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修訂法律館聘請日本法學博士志田甲太郎等協助編纂商法典。經志田甲太郎起草的商律草案,共分總則、商行為、公司律、票據法、海船律五編。由于這部商律草案一時難以完成,因此,農工商部于宣統二年擬訂了一部《改訂大清現行商律草案》。這部草案較多地顧及中國固有商事習慣和通行的商法原則,在內容上趨于合理。該草案未經施行,清廷已被推翻,成了北洋政府修訂《商人通例》和《公司條例》的藍本。
三、 清末商事立法的意義
1.清末商事立法的實施效果
清末商法是在清朝即將覆亡的最后十年中陸續制訂的,這些商事立法由于處于特殊的內外政治經濟時代背景下,在執行方面,大都并未得到清政府商部和地方官的切實施行。特別是當遇上中西商務交涉的沖突時,商部作為主管商務訴訟的部門,竟然也無力維護華商的合法權益而一味退讓。另外,從宣統元年編成的《商法調查案理由書》中列舉的一些當時商人不遵守商律的現象可知,所頒商法在民間商人中同樣并未得到很好的貫徹遵守。
2.清未商事立法的借鑒意義
清末商事立法不足十年,在一個有著數千年“重農抑商”文化傳統的國家,在短時期內制訂如此全面的商事法律法規,在世界法制史上也是罕見的。盡管清末商法存在著未對外國資本在中國的活動缺乏系統嚴格的規定和對商事活動的安全性要求不周等種種缺陷,并且許多法律頒布后未及施行,但是后來的南京臨時政府、北洋和南京國民政府,都把商法作為國家立法的組成部分。在具體內容上,以后的商法也受清末的影響,其中有的就是在清末商法草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參考文獻:
[1]張晉藩主編,《中國法制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版.
[2]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清憲政編查館輯《大清法規大全》、《大清法規大全續輯》,清刊本.
[4]相銓,《五十年來中國之工業》,載《東方雜志》1912年第7期.
[5]商務印書館編《大清光緒新法令》,清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