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聽到過這樣一句古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從教以來我一直都在指導學生讀書上下功夫。經過多年的研究、學習和實踐,又看到學生們能優雅、得體的談吐,能寫出較好的文章,總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那么也就是說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了孩子們學習成功的基礎。如果說我們當老師的最欣慰的是學生能在自己的影響下得到更好的發展那么不如讓我們當老師的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使他們更有品味和檔次的生活!
我是教小學的,面對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比較狹窄,思維比較簡單,他們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又幾乎都是先記憶,再慢慢過渡到理解和應用等這些特點,我就結合我多年的工作經驗,淺談一下如何引導小學生讀書。
一、 老師一定要帶領小學生讀書
就不同的年級和學習的側重點不同,開始教一年級的孩子們時不如試一試幾個詞幾個詞的連起來帶讀,這樣做既便于孩子們掌握,也能彌補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遺忘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培養他們一個讀書的習慣;當學生到了二年級時,可采用一句話一句話的帶讀,培養他們對單個句子的理解,增強孩子們讀書的自信心;當學生進入中年段時,教者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喜歡開口說話,敢于用所學過的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為寫作訓練打下良好基礎;選擇性對自然段的帶讀,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因為他們即將步入中學門檻,知識面也拓寬了許多,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文章的整體理解,也就是語感的養成,好與中學教育接軌,同時,也是防止教師的過多的干預而抹殺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給學生一片思維馳騁的空間。
二、學生在帶讀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自覺地讀書
要想做好這個過渡工作,筆者曾經走過這樣的途徑:學生剛開始入學時就要求多讀書,并給學生推薦圖文并茂的書籍。即使剛開始時學生并不認識幾個字那也要讓那些生動、形象的畫片先來吸引住他們的小眼球,如果能閱讀那是再好不過的,如果讀不了就讓別人給讀一讀、講一講,使讀書、看書成為孩子們從小就要養成的一種生活習慣,習慣養成就能很容易自覺地讀書了。當然我們還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們的不同差異,如果出現了讀得不好的孩子就試著以優生帶領差生或以小組帶領全班讀書。前者優點是由于學生間語言相似,利于差生接受,使他們無心理壓力,沒有壓力自然就會毫無抵觸心理的讀書了;后者既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又能培養學生間的競爭意識,有了動力、有了能量的源泉就會很簡單地達到以逸待勞的效果。這一步實施后,老師就可以要求全體學生齊聲朗讀,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這對于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抓住中心思想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最后,教師要放開學生手腳,讓他們能自由自在地讀書,這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自己的讀書空間,邊讀邊思,學以致用。
三、營造美好的讀書氛圍,傳播閱讀方法
積極、和諧的閱讀氛圍是激發學生閱讀欲望的前提,當然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去營造.在課前,我會根據所教的課的內容讓學生閱讀并搜集一些相關資料,給學生在課外也盡量鋪設一個閱讀的平臺,引導他們能有目的并且自由、輕松地去閱讀;在課堂上,當某個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我就大張旗鼓的給予表揚,使其更有力量努力學習也使其他孩子對此產生向往和追求的欲望;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在課堂上無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識時,我就因勢利導,讓他當回講解員,向同學介紹知識的出處,并推薦相關的書籍. 以上的種種做法是想使學生的閱讀活動平實而不乏深刻,理性而不乏激情。總而言之,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外,我想我們當語文老師的時時都要想到盡量為孩子們爭取讀書的機會,為他們營造積極的讀書氛圍,在閱讀活動中教師更應為學生的讀書提供有效的服務和切實的指導。
老師一生中點亮了無數盞讓人長大,讓人優秀的燈火,自然也會情不自禁地點燃一張讓人悅讀的明燈,讓歡愉、動情、自主的閱讀之火閃耀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課內、外閱讀,教師應是有心者、專業者,先行者,要把課內、外讀物有機的結合起來,把一本本有趣的、有益的書籍有計劃、有層次、有信心的一步步帶到孩子們的面前,讓他們愛讀、樂讀,在書香中浸潤沉醉,在書香中放飛心靈!能使學生從朦朦朧朧中,找準一生奮斗的方向,這應是我們教師崇高的職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