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西方文化居于主導地位,而社會主義文化則偏居一隅。后經濟危機時代,西方的價值體系受到質疑的同時社會主義文化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面對這一難得的機遇,中國應當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重塑社會主義文化新形象。
關鍵詞:后經濟危機;社會主義文化;傳播
一直以來,西方文化引導著世界潮流,社會主義文化則被鄙視和抵制。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表面上看是西方金融監管體制的疏漏,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將其歸因于極端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而這正是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核心。與之相對應的是,社會主義文化及其價值觀卻廣受親睞,因為以中國為標志和核心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金融危機的包圍之下仍然能夠實現平穩發展。金融危機的爆發動搖了世界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信心的同時也為中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鑒于此,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理應擔負起這一重任,將社會主義文化及其價值觀廣泛傳播至世界各國,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一、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被質疑
近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生命力受到質疑,其經濟制度、發展模式以及民主政治制度遭受強烈批評,由此也引發了對西方價值觀乃至于文化信仰的動搖。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邁克爾·林德認為,金融危機損害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聲譽,他說:“從軟實力、名聲和聲望競爭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我們現在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德國經濟專家馬爾特·菲舍爾也認為:“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動搖了對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自愈能力的信仰。”在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知名政治學教授利奧·巴尼奇看來,“這標志著此次危機范圍之廣、破壞力之大,已使全球資本主義和其衛道士們陷入了意識形態的恐慌。”2009年10月20日,美國市場觀察網站一篇題為《“資本主義靈魂”的死亡》的文章分析歷史趨勢的必然性后認為:“今天,資本主義的‘生命周期’正在走向衰竭”。于是,人們開始相信“西方文化不是人類發展的終點或者頂峰,另一種文化的開端也不一定意味著會倒退到中世紀”。
總之,這次金融危機更加充分地暴露出資本主義制度自身日益嚴重的局限性、寄生性、腐朽性。世界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質疑此起彼伏。
二、社會主義文化受青睞
資本主義一再出現的危機,使得西方國家思想界在質疑“美國模式”優越性的同時,不得不一次次地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2008年,法國的《當代馬克思》(第44期)刊登題為《馬克思主義者怎樣思考全球替代運動》的文章,在文章中,心理學家瑪爾塔·哈內科爾指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作了最杰出的最深刻的批判。……因此,筆者認為,馬克思留下來的理論武器能使我們對當前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作出最好的批判。”2009年4月1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哈羅德·邁耶森的題為“社會主義開始受美國年輕人青睞”的文章指出,美國拉斯穆森民意調查機構上周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3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37%更喜歡資本主義,33%更喜歡社會主義,30%未做選擇。在美國人中,53%更喜歡資本主義,20%更喜歡社會主義,27%未作選擇。同時國際金融危機也使得西方思想界對社會主義民主進行了重新思考,他們對第三條道路進行了反思和批判,社會民主主義也開始更加強調“社會公正”“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治理”。這充分印證了鄧小平同志早先做出的科學論斷:“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可以說,西方文化在進入工業文明以來,日益嚴重的自身危機感和自我反省,特別是金融危機后,人們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發展模式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反思,對于新自由主義的批判、對社會民主主義的反思、對馬克思主義的重新認識,還有眾多文人學者開始提出“東方文化的21世紀”或者叫“發現東方”,試圖借助東方文化的魅力,彌補危機,預見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這些都更加堅定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文化的信心。
三、中國和平發展與社會主義文化傳播
20世紀60年代起,人們開始注意到經濟上升期國家實力的強大與文化國際化的關系:古代的埃及、希臘、羅馬、中國如此,近現代的法國、英國、美國以及日本也是如此。歷史一次次演繹著經濟強勁上升期地區或國家的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發展趨勢的過程,當然同樣也重復著伴隨國家或地區的衰微,某些國際文化還原為地區文化的場面。這似乎是文化經濟一體化的佐證,也似乎是社會發展的規律。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功,綜合國力迅速提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家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得以重塑,世界對中國模式和中華文化的關注迅速升溫。據美國全球語言研究所2009年年底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作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的崛起”成為過去10年中的世界頭號新聞,其受關注度甚至超過了伊拉克戰爭和2001年“9·11”恐怖襲擊。
中國經濟的崛起為社會主義文化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第一,由于中國經濟的崛起、綜合國力的增強,世界各國對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文化、中國、中國模式高度關注,相當一部分人已經自覺自愿地去了解社會主義中國。第二,中國經濟的崛起也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廣泛傳播提供了物質條件。當今中國已經具備打好文化戰爭的一切條件。第三,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歡迎和擁護,中國有能力團結一切社會主義國家和國際社會有識之士共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廣泛傳播。
四、結論及建議
總之,面對這一難得的機遇期,黨和國家應確立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外傳播的的理念,努力打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品牌,提升社會主義文化的品味,積極靈活地運用現代傳播技術與手段,實現和諧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文化在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吉姆·洛貝(美國).金融危機威脅美國的影響力,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08年9月26日.
[2]利奧·巴尼奇(加拿大).十足現代的馬克思,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2009年5/6月號.
[3]魯道夫·馬雷施(德國).世界的去西方化早就如火如荼,德國《歐亞雜志》2009年3月號.
[4]侯惠勤,辛向陽.國際金融危機中馬克思主義的復興[J].紅旗文稿,20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