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過后,雨過天晴,剛剛露出笑臉的太陽漸漸西去。此時,我和我的同事們正滿身泥濘渾身汗地行進在—漳源鎮安家嶺大隊巖家凹村的崎嶇山道上,在狹窄的荒野羊腸小道上,我們一路跌跌撞撞“狼狽不堪”吃盡了“苦頭”,一陣秋風過后,雨后空氣中散發出特有的泥土味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給我們沉郁的氣氛增加了一絲愉快。夜幕漫漫降臨,天逐漸暗了下來,我們不由地加快了行進的腳步。
剛到村口,就遠遠看見一個模模糊糊的人快步向我們迎來。臨近還沒有等我們發話,他就熱情地打起了招呼:“小郭,可把你們盼來了,雨后的山路不好走吧,讓你們受累了,鄉親們聽說你們要來,都提前做飯,等著看電影呢!”邊說邊幫助我們把三輪車推向他家門口。聽到外面的喧鬧聲,張大媽就知道我們到了,她還是那樣風風火火的,人還沒有到,爽朗的聲音就傳了出來:“來來來,快叫孩子們進里屋來。”
進屋后,張大媽已經給我們打好了洗手水簡單地洗漱后,我們透過玻璃向院里望去,心知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勤勞手巧的主人翁把整個院子精心裝扮成一個大糧倉,東邊屯著十幾框尺把長黃橙橙的玉米;西邊則擺著整整齊齊一米多高的粉紅粉紅的高粱;正房左邊掛長串長串的白白大蒜;正房右邊則掛著長串長串的紅紅辣椒,院中間堆著綠油油的生菜;大門左側堆放紫色的茄子;大門右邊則放著青色的瓜果……
我們興奮地說:“老村長,今年的收成不錯啊!”
老村長自豪地說:“今年我的糧倉收入最少也在八九萬,不比你們城里人收入少啊!”
我們驚奇地問:“今年也不是風調雨順,為什么還能有這樣好的收成呢?”
老村長說道:“說起來還得感謝你們呀,我們農村人缺的是生產技術,盼望的是致富門路;去年你們把實用種植,先進養殖,科學種田,大棚技術等科教片帶來,真是雪中送炭給我們致富插上了翅膀,我們學到了知識,開了眼界,賺錢發財有了道,勤勞致富有了門,我們全村都得感謝你們哪”。
張大爺的話還沒有說完,一陣香味撲鼻而來,麻利的張大媽就已經把一桌豐盛的飯菜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好一桌農家晚餐,有金黃色的熟炒雞蛋,鮮紅色的紅薯拔絲,黑白的小蔥拌豆腐,青綠色的生菜蘑菇……雖然沒有城里飯店的大魚大肉,但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平時想吃又吃不到的。當我們感動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張大媽以他那山里人特有的厚道與純樸一邊使勁給我們夾菜添飯,一邊快人快語地說:“前些年你們來放映的一些電影,內容當然是好的,但我們山里人更想的是如何多打糧,盼的是脫貧致富奔小康,去年你們連續幾次放映科技種植片,我們真是受益匪淺呀,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找到了致富門路,這不今年靠科學種植,全村家家戶戶都獲得了大豐收,以前是大媽冷落了你們呀”。
我們趕緊接過話:“不是,大媽是我們的工作存在不足呀,我們心里感到非常慚愧呀。”
張大爺又搶過了話頭:“小郭,還是大叔不好,作為一村之長,只知埋頭苦干,不懂惠民政策,只知抱殘守缺,不懂科技種植,你們辛苦到來,我們還冷言冷語,真是不該呀!”氣氛越來越融洽。
村長的話讓我回想到前些年來村放映,工作非常被動,干部不重視,群眾則抵觸,即便勉強掛幕開演,觀看的人也是三三兩兩,了了無幾,我們非常尷尬。面對這種狀況,我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發現問題出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群眾積極性不高。這個村遠離城鎮,地處偏避,與外界溝通少,傳統種植仍然是他們根深低固的觀念,他們的種植科技含量少,技術手段落后,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一年辛苦不少,卻也只能維持了溫飽,脫貧致富成為瓶頸。另一方面是我們工作存在不足,不能做到知民情,解民意,身子下去了,心沒有下去,只是簡單機械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沒有創造性地為人民辦實事。為此,我把情況向上級作了反映并請求從省,市調回一批種植科技含量高,技術實用性強,操作簡易的一些科技短片。如《玉米地科學種植》《養雞須知》《蘋果樹的科學嫁接》……沒有想到在鄉親們中間卻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思路對了,方法對了,群眾才是真正的接納了我們。
晚飯后,在鄉親們的盼望中,我們熟練地擺好設備,電影如期開映,我還記得那晚放的科技短片是《蘑菇的栽培》,讓我們深深感動地是,鄉親們人人打著一個小手電筒,一邊看,一邊在昏暗的燈光下在小本子上記載著什么,鄉親們如饑似渴的學知識,學技術使我們陷入了深思;多么好的鄉親們呀,我們作為國家工作人員,還有什么資格擺架子呢,搞好工作只有真正的融入群眾中,多聽聽他們的呼聲,多征求他們意見,實實在在地幫助他們辦實事,解難題,幫助他們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鄉親們會歡迎我們的……
電影結束后,鄉親們親人般地幫助我們卸銀布,收拾音響,還有的把我們團團圍住問這問那,那股熱情勁兒叫我們不知說什么好。
要離開了,鄉親們才戀戀不舍地把我們送到了村口,這時李大嬸給我們端來了一框大紅蘋果,王大爺拿來幾十個雞蛋,張大媽硬是把一袋嫩玉米穗子往我們的車上塞。我們剛想拒絕,快嘴大媽發言了:“小郭,怎么了,你們嫌我們的東西少呀?帶上吧,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種的,回去吃個新鮮,你們以后可要常來給我們多演幾場電影呀”。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想說點什么,但又能說些什么呢,我們只能處在深深的感動中。
回家的路上,我們仍然被一幕幕感動場景震撼著,大家默默無語的思考著,這時東方的天空露出了魚肚白,我又仿佛回到了全省召開的電影工作會議上。針對大部分市、縣出現的相同問題,主管放映的金處長語重心長地話又浮上了心頭:“國家的惠民政策,要求我們電影戰線上的同志要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下去,你們是排頭兵,你們是先鋒隊,你們要找準位置,強化服務意識,確立公仆思想,樹立奉獻精神,深入到第一線,工作到最基層和鄉親們打成一片,要把他們當成家人,當親人做知冷知熱的“貼心人”排憂解難的“熱心人”把工作作實,做細,做到位……
說得多好呀,我們是農民出身,是農民子弟,只有腳踏實地的幫助他們,扎扎實實地給他們帶來實惠,才能做水乳交融,才能融入百姓之中,他們才會熱情地歡迎我們,真誠地支持我們工作的。
突然抬頭,天已大亮了,我也霍然明白了,今后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