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本身就起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經常讓學生經歷“發現、發明、創造、猜想、歸納”的過程,無疑對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而開放題由于其自身的開放性,不再是方法唯一、答案唯一。這就吸引學生去探究和發現問題,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學習興趣
江澤民同志曾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當今世界競爭激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因而要培養國民的創新能力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開展創新教育、開發人的創新能力、培養人的創新精神是中學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評價數學教學成敗與否的重要指標。
加強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下面是我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幾體體會。
一、 創設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
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積累的過程,積累知識是積累興趣,積累興趣就充滿好奇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起來的。很多同學開始學習時,對學習本身是不感興趣的。起初為人增強本領、為社會做貢獻或為將來謀生作準各,對學習產生一種間接興趣,此后學進去了,學有所得了,就逐漸對學習本身感興趣,就由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也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1.良好的教法與方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斯說過:“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教學中應該采用設疑引趣,誘發學習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引發思維的拓展,挖掘學習的創新潛能。
在上“等比數列求和”這一課時,我并沒有直接進入新課,而是先給大家講了一個印度的故事,錫拉是印度的國王,錫塔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錫拉為了獎勵錫塔。錫拉問錫塔想得到什么獎賞。錫塔回答說:“棋盤有64格,第一格給我l粒麥子,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依此類推,以后每一格的麥子要比前一格多一倍。”國王錫拉將全印度的小麥搬來都無法滿足錫塔的要求。究竟需要多少粒小麥呢?這時學生沸騰了,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求知欲達到了頂峰。這時我讓學生自己分析知道就是20、21、22、……264、的和的問題,鑒于此我順勢引入新課:等比數列的求和。課后我從學生那里反饋的信息來看,效果非常好。
2.轉變學習方式,突出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與合作者。”倡導學生自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注重發展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強調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因此,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等多項感官獨立自主地去參與探究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取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充分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3.利用數學學習中的成功喜悅,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喜愛比責任感是更好的老師。”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別人的承認或內在的滿足等積極情感體驗時,往往會強化其興趣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因而作為數學老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肯定、贊揚、鼓勵,特別是對于中差生,更顯得重要。
在教高三時,遇到這樣一件事,班上有位同學幾次數學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于是有棄學外出打工的念頭。我知道后,主動找他了解情況和他談心給他分析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克服心理障礙,打消思想上的顧慮,鼓勵他好好學習。他很受感動,在后面的學習中,他有信心、也很有興趣,學習成績也上升了。后來高考中數學成績特別理想,并一舉考上了重點大學。
這件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老師對學生的認同、贊揚、鼓勵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心情,也使他們對老師、甚至對老師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是一股無形力量,驅使他們去奮斗、去鉆研。
二、注重探索過程,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基本保證
數學教學過程是數學思維過程,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渠道。教師要為學生精心創設創造思維的情景,無論是概念的引入,還是公式定理的推理證明:無論是例題的講解,還是知識歸納總結,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將數學內容設計成恰當有序的啟發性總是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找出新思路、形成新見解、導出新結論,給學生創設一個新的思維的環境。
三、重視開放性的教學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最佳途徑
現行中學數學教材,大量的問題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即條件的明確性和結論的確定性。這類問題對于鞏固新學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固然是有用的。但是,由于題設和結論明確給出,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開放題的特點是條件對結論而言不充分,結論未定或未知,從而有多種結果,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挑戰性,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促使他們去探究、去創新,在教學中我經常利用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從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和創新精神。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本身就起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經常讓學生經歷“發現、發明、創造、猜想、歸納”的過程,無疑對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而開放題由于其自身的開放性,不再是方法唯一、答案唯一。這就吸引學生去探究和發現問題,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佳途徑。每一名數學教師都應解放思想、大膽實踐、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將創新精神撒播于學生,送給學生一個創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