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十年有余。語文作為中學教學的主要學科,一直走在課改前列,隨著“導學案”走上歷史舞臺,“課前導學、以學定教、展示基學、拓展領學”的四步教學法也引發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質疑,筆者在課改之路上行進了數個年頭,對此略有感悟,深覺四步教學中,“課前導學”部分非常重要,卻往往被大家忽視,在此,談幾點個人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對“課前導學”部分的重新審視。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方法;課前導學;思考
一、課改前的一些現象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的任務是只管教,學生的任務是只管受教,教學任務主要在課上完成,作為知識理解部分的主戰場,課堂變成了老師一人的舞臺。愛學習的、開朗的學生,會與老師應和幾聲,內向的,不愛學習的,或者自制力差的學生,則經常被忽視,久而久之,一些人就會失去學習的樂趣,進而使班級內同一學科產生嚴重的分層。這樣的課堂,是我們不愿意見到的。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我想,這要從學生為什么不能參與進課堂學習角度進行思考。答案顯而易見,部分學生課前沒有預習好,上新課時需要運用的知識不會或者舊知識早已遺忘,由此造成頭腦中知識序列或者說學習階梯的中斷,結果就只好聽“天書”了。
那學生為什么沒預習好呢?也許我們下一步就要思考,老師到底留了哪些作業、應該怎么留作業,、學生用什么時間在哪里完成作業的問題。傳統教學中,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往往以鞏固已學知識為主,課前作業,僅僅是字詞的識記,或者閱讀課文,作業也多是在家里完成。也就是說,在傳統教學理念里,大多數學生是沒有獨立完成知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由此可知,老師是否能放手為學生布置任務成了關鍵,即 “課前導學”部分的合理安排是課改成功的前提。教育者的觀念的轉變,是課改成功的關鍵之一。
二、課改時的幾個問題
伴隨著課改的來臨,四步教學法的提出,“課前導學”這一名詞,逐漸走進我們的視線,一些老師也開始放手布置一些靈活的任務給學生。
但是,由于可以借鑒的經驗較少,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課前導學,便把導學任務變成了課前作業,且布置的作業有些不切實際,盲目貪多,使學生無法完成;有的盡管數量不大,但卻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圍,不符合由淺入深的規律,導致學生完成起來無從下手;有的甚至不著邊際,如:籠統地要求學生,\"你們課后將某某題看一下\",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有的布置后,卻無落實檢查,流于形式,諸多類型,不一而足。
從簡單的預習字詞,到有意識的布置輔助課堂學習的作業,可以說,課改已經成功的走出了艱難的第一步,但接下來該如何前進,怎樣才能取得真正的高效,一些人仍在迷惘中掙扎。找尋不到更好的方法。
三、課改中的幾點思考
要想真正達到課改效果,首先我們要明確課改要求。一般我們所認為的,理想的“課前導學”,應達到,為上課作好知識上的準備、心理準備,以提高聽講的目的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筆者認為,“課前導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方向引導,留有空間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目的是要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使其在課堂聽講時能夠跟上教師的思路,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因此,在語文課前導學部分,我們應在單純強調積累的前提下,適當加入課文理解部分和知識運用的任務,并給學生留有自主思考和提問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例如,我在講《古詩苑漫步》這一綜合性學習時,布置了三大塊課前任務:一是積累古詩成集;二是賞析古詩入味;三是運用古詩為文。
為了方便學生具體操作,我在每個版塊下,又布置了具體的任務。如在“積累古詩成集”板塊中,我又布置了以下幾個任務:
1.知識積累題
(1)描寫四季的古詩 (2)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3)描寫花鳥蟲魚的 古詩 (4)抒發離情別緒的 (5)表達友誼的 (6)表達哲理的……
2.靈活運用題
請同學們從上述自己積累的古詩中,任選三句古詩歸為一類,并為其起一個美麗的名字。
在“賞析古詩入味”板塊下,我又布置了以下幾個任務:
(1)聲情并茂誦古詩。(2)栩栩如生畫古詩。(3)智慧再現演古詩。(4)余音婉轉唱古詩。
在“運用古詩為文” 板塊中,我又布置了以下幾個任務:
(1)把分好類的古詩改成排比句。(2)把演過的古詩復述成小故事。(3)為古詩寫前傳和后傳。(4)用古詩歌頌班級和學校。
整張導學案大約有10道以上的題目,讓學生課下一次性全部完成,在導學案試行初期,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所以,還要標注,每大板塊下,學生只需完成一到兩個題目,而且這一到兩個題目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這樣,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而且,學生明白了教師的講課脈絡,學生積累和綜合運用部分都得到了鍛煉,小組合作幫助學生打開了思維的廣度和寬度,知識性和趣味性得到了滿足,在這么充分的課前準備下,課上學生展示的欲望也就強烈了,課堂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了。而那些不被學生鐘愛的題目自然就成了教師的教學重點。以學定教的任務也就明確了。
3.2生生互助,教師相扶
“課前導學”的任務什么時候交給學生來完成呢?在完成“課前導學”部分的時候,在無人督促的環境下,學生是否真的能主動思考老師布置的任務?
在完成“課前導學”任務的過程中,必有部分學生出現疑難情緒,如果是回家完成這部分任務,一些主動性差的孩子必然會選擇放棄,因此,我們應把完成課前導學的任務留在學校自習時間,鼓勵學生互助完成?;ブ皇腔ハ喑u,老師可以在旁監督指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同學們能在互問互教中學會互相質疑,互相答疑,那么學生的自主學意識也就形成了。
四、結束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做好語文課改教學工作,需要一個長期努力、不斷改進的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不斷的嘗試與磨合,需要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督促,相信,如果“課前導學”部分真的成功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一定會大大提升,學生的性格也會越來越開朗,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也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