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參與式教學是一種“授人與漁”式的教學方式,它有助于學生掌握經濟學思維的技巧,提升洞察現實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財經類專業本科階段《國際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際,闡述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并明晰參與式教學的內涵,以及在此基礎上分析促進參與式教學改革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國際經濟學;參與式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247-02
中國加入WTO十余年來,貨物進出口總額由2001年的42 183.6億人民幣,增加到2011年的236 402億人民幣,基本實現了翻兩番。① 這意味著,中國已迅速融入了國際經濟環境,國際經濟學課程的開設成為認識國際經濟運行準則的一個重要內容。開設于廣大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階段的國際經濟學課程,正是一門致力于介紹國際貿易基本原理、貿易壁壘、國際貨幣理論以及國際金融的經濟學專業課程。然而,國際經濟學課程學習又是建立在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上,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理論去理解、分析、解釋實踐中的國際經濟問題。它既離不開對現實的深刻觀察,又離不開使學生感到乏味的數理模型推導。因此,通過促進學生課堂參與,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知識理解能力,有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一、國際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
傳統國際經濟學的教學,以任課教師的講授為主。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側重于主要知識點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由此可能導致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難以啟發和引導學生系統和深刻思考現實問題。即使教師自身的知識功底非常深厚,也很難通過適當的方式將知識或者理念傳遞給學生,最終將學習變成不注重思考和死記硬背的過程。其后果必然是學生缺乏較為深入的國際經濟問題洞察力,缺乏運用知識解釋現實世界的能力。
事實上,國際經濟學的學習絕非簡單地死記硬背,它強調的是一種思維方式或技巧,通過這種引導尋找問題的答案。曾有文獻對國際經濟學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因子分析,研究發現,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滯后是一項急需解決的問題[1]。因此,僅依靠老師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顯得不合時宜,需要根據課程知識特點進行創新。
二、參與式教學法的內涵
參與式教學法,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反饋,使學習者能在參與過程中積極地領會和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并學習如何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2]。
參與式教學法的核心思想是“授人與漁”,其優點在于:(1)有助于可以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新精神。學生要想順利完成課堂論題的陳述和討論,就必須在課下進行相應的資料檢索和整理,這實質上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一環。(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傳統的學習方式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偏重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參與式教學需要學生形成團隊進行學習和探討,是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一種培養。(3)有助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轉化。如果僅僅依靠教師授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可能會浮于表面;而參與式教學則通過學生的身體力行來加深理解,同時也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思考現實中的問題,提高其實踐和轉化能力。
三、參與式教學實施建議
參與式教學并非簡單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而是要從教學內容、參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成果等多個維度統籌安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1.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國際經濟學教材的內容和體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對本科生而言,其知識體系正處于構建階段,教學內容設計應致力于幫助學生建立起基礎知識架構。因此,國際經濟學教學內容應體現出精細化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也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考慮到國際經濟學中許多概念和圖形的理解難度較大,筆者對部分不常涉及的內容進行適當精簡,使學生不用過多去關注過于復雜的公式推導。而對于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則更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來加以實現。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站在客觀的、局外人的角度或當事人的立場,來討論國際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分析現實的基礎上找出相應的國際經濟學的一般原則和原理[3]。
2.參與方法多樣化。封閉性教學主要體現為國際經濟學理論的孤立性和教學內容的封閉性,教學手段上也不能體現教學中應有的交互性[4]。課堂參與的方式是多樣的,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或陳述均是參與式教學的有效形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上述方式。例如,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比較優勢理論的適用性興趣濃厚,于是果斷減緩新課進度,以比較優勢理論為題,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在講授最優稅率時,采用角色扮演方式來模擬最優稅率的形成過程。上述實踐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與簡單講授相比,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3.教學手段豐富化?,F代教學中多媒體與網絡資源已得到廣泛應用,因此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參與式教學的具體設計,增加教學資源,如,視聽、CAI 課件、網絡課程等內容。不僅如此,還可以積極應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師生在難點解疑、作業輔導、學術資源共享等方面的互動。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提高了參與式教學的靈活度。
4.考核方式的改進。傳統以筆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應在課程考核中提高參與式教學所占比重,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這方面,就需要對學生平時的課堂互動情況做好記錄,并基于真實、合理、公平的原則,對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或陳述等分解課堂參與情況進行量化考核,以此作為期末課程評分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崔艷娟,徐曉飛.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調查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7):75-76.
[2] 劉西健,孔麗,李險峰.互動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與實踐[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64.
[3] 黃家驊.案例教學法在國際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問題[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8,(2):40-43.
[4] 羅建兵.國際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2,(45):58-59.[責任編輯 魏 杰]